安顿下来后,杨昭召集柳如烟和苏墨。
“京城的水,比江南深得多。”杨昭开门见山,“魏国公府的势力,渗透朝野,根深蒂固。我们初来乍到,必须步步为营。”
柳如烟沉吟:“侯爷,我们初入京城,不妨先拜访几位与杨氏素有往来的京城商贾,探听虚实。”
苏墨则提出:“魏国公府在军中亦有盘根错节的关系。侯爷此番入京,陛下未言明用意,但恐怕与军务脱不开干系。我们需尽快了解京中兵部、枢密院的动向。”
杨昭颔首,他早有打算。他拿出几份资料,那是系统根据京城势力模型,筛选出的几位关键人物的信息。
小主,
“明日,柳如烟你便去拜访京城几家与杨氏有旧的商贾。苏墨,你设法联络几位清流言官,他们虽无实权,却能察觉朝堂风向。”杨昭吩咐。
两人领命而去。杨昭独自留在书房,他走到窗前,推开窗户,夜风带着京城特有的凉意扑面而来。远处,皇宫方向灯火通明,那是大乾最核心的权力所在。
他知道,一场更宏大的较量,正等待着他。
次日一早,杨昭便收到了一份来自兵部的公文,要求他于午时前,前往兵部大堂议事。公文语气客气,却透着一股不容拒绝的强硬。
“兵部议事?”苏墨皱眉,“未入职便议事,这不合规矩。”
杨昭拿过公文,指尖轻抚纸面。他明白,这是魏国公府给他的“下马威”。兵部尚书,正是魏国公一脉的核心人物。
“兵部议事,便去。”杨昭神色不变,“正好,也该见识一下,这京城的水,到底有多深。”
他换上了一身素色常服,没有穿侯爷的官服。随行只带了两名宁远卫的精锐,李沐风不在,他必须保持低调,同时展现出自己的底气。
兵部大堂,气氛肃穆。杨昭踏入其中,发现里面已经坐满了人。除了兵部尚书、左右侍郎,还有几位他只在资料中见过的军中大佬。他们或身着官袍,或披甲带剑,个个气势不凡。
杨昭的到来,让大堂内的交谈声戛然而止。所有人的视线,齐刷刷地投向他。其中不乏审视、轻蔑,甚至隐隐的敌意。
兵部尚书,一位面容方正,颌下长须的老者,率先开口,声音洪亮:“宁远侯驾到,有失远迎。不知侯爷今日前来,所为何事?”
他明知杨昭是奉旨前来,却故意如此发问,意在打压。
杨昭没有答话,只是从怀中取出皇帝的口谕,递给旁边的书吏。书吏接过,呈给兵部尚书。尚书扫了一眼,脸色微变,随即恢复平静。
“原来是陛下有旨,召侯爷入京。老夫失礼了。”尚书说,语气略缓,但依然带着几分高高在上,“不过,侯爷如今尚未在兵部任职,今日议事,多有不便。还请侯爷先行旁听。”
这番话,看似合情合理,实则将杨昭放在一个“局外人”的位置,剥夺了他的发言权。更重要的是,这议事大堂,本就不是寻常官员可以随意旁听的。
杨昭神色平静,却未动。他环顾四周,最终将视线落在兵部尚书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