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朝廷此次推行新政,绝非心血来潮。土地兼并已是国之顽疾,若不根治,大乾危矣。‘土地债券’,以收回的土地为抵押,朝廷信誉做担保,每年可得两成利息。这笔收益,远超寻常商贸。”
一位老者迟疑道:“杨侯爷,两成利息确实诱人。可若地方推行不顺,土地收不回来,朝廷又如何兑付?”
“正是因此,柳家才愿率先认购五百万两白银的债券。”杨昭微笑着,目光扫过众人,“柳家作为江南巨贾,其眼光与实力,诸位想必清楚。他们愿意押上身家,自然是看到了其中巨大的机遇与朝廷的决心。”
他停顿了一下,语气加重:“当然,诸位若有顾虑,杨某也绝不强求。但请诸位想清楚,一旦新政推行成功,那些将资金投入新兴产业的商贾,会获得何等巨大的回报?杨氏家族,便是最好的例子。”
杨昭的话,加上柳家巨额认购的示范效应,以及他本人的商业传奇,瞬间打消了不少富商的疑虑。他们都是在商场摸爬滚打的老狐狸,自然明白杨昭所言非虚。财富,并非只能从土地中获取。很快,便有数位富商表示愿意认购,尽管数额不及柳家,但也让“土地债券”的发行有了良好的开端。这个消息,很快通过京城各处的报社传遍大街小巷,进一步增强了新政的公信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然而,地方上的阻力,比预想中更为直接。在均田新政的第一批试点郡县之一——青州。均田司的官员刚抵达,便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敌意。青州知府,一个老谋深算的官员,表面上对均田司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私下里却阳奉阴违,百般阻挠。他命人将均田司的公文束之高阁,不予理睬;又暗中指使地方豪强,煽动百姓抵制。
“朝廷要收你们的土地了!收了地,你们吃什么?喝什么?这都是杨昭那奸臣的主意!”
“他们要强买强卖!你们的祖产,怎能轻易交出去?”
谣言四起,百姓们被煽动得群情激奋,均田司的官员们几次下乡,都被愤怒的村民围堵,甚至有人投掷菜叶、石块。均田司的负责人,一位从翰林院调来的年轻官员,名叫王彦,他心怀抱负,却从未见过如此阵仗。他焦急地向京城发去急报,请求杨昭指示。
杨昭接到急报,唇角泛起些许冷意。他心下清楚,这是世家大族对新政的第一次试探,也是一次下马威。
“李沐风,你亲自带一队人,以均田司护卫的名义,秘密前往青州。不必与地方官府冲突,只需暗中查清煽动百姓的豪强,以及青州知府阳奉阴违的证据。”
“苏先生,你拟一份奏本,将青州知府的所作所为,以及那些煽动百姓的豪强名单,一并呈报陛下。同时,让新学讲堂和报社,将青州百姓被蒙蔽的真相,以及新政对百姓的真正好处,大肆宣扬!”
杨昭的表情严肃。他要用青州,立下第一刀,让那些心存侥幸的豪强明白,新政的推行,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几天后,青州。深夜,几道黑影悄无声息地潜入青州城内几户豪强的府邸。这些豪强正是煽动百姓的主谋。在掌握确凿证据后,李沐风率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他们全部拿下。同时,青州知府阳奉阴违的证据,也被秘密送往京城。
第二日清晨,当青州百姓发现那些平日里作威作福的豪强,竟被均田司的人直接押走,投入大牢时,整个青州城都炸开了锅。紧接着,京城传来的圣旨,将青州知府革职查办,并严惩了那些被捕的豪强。圣旨中,更明确指出,凡阻挠新政者,一律严惩不贷!同时,新学讲堂的讲师和报社的文士,也纷纷抵达青州,向百姓们详细解释新政的利好,以及土地赎买的细则。一时间,青州的风向彻底逆转。百姓们从最初的愤怒,转变为震惊,最终是狂喜。原来,新政真是为了他们!
青州的铁腕手段,一阵风般,迅速吹遍大乾各地。那些原本蠢蠢欲动的地方豪强,在得知青州知府和豪强的下场后,纷纷收敛了嚣张气焰。
王大人在京城得到消息,气得将书房砸了个稀烂。
“杨昭!好一个杨昭!”他咬牙切齿,“他竟敢如此果决!看来,我等是小瞧他了!”
他明白,杨昭这一刀,斩断的不仅仅是青州豪强的根基,更是震慑了所有观望者。新政的第一步,出乎意料的顺利。但王大人绝不会就此罢休。他背后,还有更强大的力量,更深远的布局。
杨昭站在均田司衙门的窗前,望着远方。青州的胜利,不过是序曲。真正的风暴,才刚刚酝酿。他感受着那股即将袭来的巨大压力,却没有丝毫退缩。这盘棋,他要下到底。
京城,王大人府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