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开封遇强敌,杨家商路碰硬茬

杨家商行在洛阳的成功,如同点燃了一簇火苗,迅速在中原地区扩散了名气。杨远每日送来的账目,数字节节攀升,让他对杨昭的商道手段佩服不已。杨昭则没有丝毫松懈,洛阳只是第一步。他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市场,特别是那座临近京城的繁华都市——开封。

“开封乃天下粮仓,漕运枢纽,人口密集,消费能力远超洛阳。”杨昭对着舆图,对苏墨和李沐风说,“在此设点,可为将来进京打下基础。”

苏墨展开另一张地图,上面已标注出开封城的详细布局。他指出几处适合设分号的地点,并分析了当地的商业环境。“开封城内,除了传统老字号,还有不少背靠权贵的商会。特别是盐铁生意,几乎被几大世家垄断。”

李沐风则提醒:“开封地处要冲,人员混杂,护卫力量必须加强。我打算从私人武装中,再抽调一批好手,由我亲自带队前往。”

杨昭点头。开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风险也随之增加。他利用系统【数据沙盘】对开封的市场进行更深层次的模拟。结果显示,虽然开封市场潜力巨大,但当地商业势力盘根错节,特别是盐、铁、粮这几项大宗商品,几乎被数个根基深厚的家族牢牢掌控。杨家若想涉足,必然触动他们的核心利益。

“暂时避开盐铁,以丝绸、茶叶和新式造纸工坊的产品为主要突破口。”杨昭决定。他相信杨家产品的品质和销售模式,足以在开封打开局面。

这一次,杨昭派出了另一位族人杨康。杨康曾是族中顽劣子弟,但经杨昭几次敲打,又亲眼目睹杨家在杨昭手中起死回生,性情收敛许多,也展现出几分管理才能。杨昭通过【人才洞察】确认他的忠诚度与潜力,决定给他一个机会。同时,苏墨推荐的一位精通开封风土人情的落魄商贾,也被杨昭收归麾下,作为杨康的副手。

商队浩浩荡荡,向开封进发。

开封城,繁华不输洛阳。杨家分号选址在城南一条人流如织的街道上,与洛阳分号一样,杨昭指导着进行了现代化改造。宽敞明亮的大厅,错落有致的展柜,以及雅致的品茶区,很快便引起了路人的注意。

开业当日,杨昭没有亲自到场,而是让杨康全权负责。杨康按照杨昭的指点,不急于销售,而是邀请过往行人入内品鉴。杨家“云锦”丝绸的柔软与光泽,以及“碧螺春”的清雅,迅速征服了开封的富商巨贾和文人雅士。

“这等丝绸,便是宫中贡品也难出其右!”一位衣着华丽的贵妇抚摸着云锦,赞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