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墨略微蹙眉,杨昭这个名字,近日在江南可是如雷贯耳,那位杨家的“痴傻”少爷,如今已是商界新贵。他原以为杨昭会是那种飞扬跋扈的商人做派,不料竟如此谦逊有礼。
“杨少爷过誉了,寒舍简陋,不成敬意。”苏墨将两人请入院中,在院子里的石桌旁坐下。
杨昭环顾四周,心中对苏墨的清贫有了更深的认识,但他面不改色。
“苏先生,今日冒昧来访,实有一事相询。”杨昭开门见山:“最近城南的旱情,先生以为当如何应对?”
苏墨一怔。他没想到杨昭会问及这种与商贾无关的民生大事。他沉吟片刻,说:“旱情非一日之寒,若要根治,需从水利着手。然官府多年怠政,水渠失修,如今临时挖井,不过是杯水车薪。”他语气中透着对时局的无奈。
杨昭点点头:“先生所言极是。水利乃民生之本。然若要兴修水利,耗资巨大,且需协调各方利益,阻力重重。先生可有更具体的方略?”
苏墨看着杨昭,这个年轻人的问题,远比他遇到的任何一个官吏都深入。他心中一动,开口道:“若要长久,当疏堵结合。引水入田,需修筑大坝,开挖新渠,同时清理淤塞旧渠。更要制定严格的水权分配之法,避免争端。然此等大工程,非一地一府之力可为,需朝廷支持。”
杨昭听得认真,他知道苏墨说的这些,在古代已经算是非常先进的理念。他微微一笑:“先生所虑甚远。但若无朝廷支持,仅凭地方豪族之力,是否就无计可施了?”
苏墨摇头:“非也。若豪族能联合起来,以商养农,以工助水利,亦可自救。只是……”他欲言又止。
“只是豪族多短视,只顾眼前利益,不愿投入长远之计,是吗?”杨昭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