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越演越烈

严谨又不失大胆的设定,紧张刺激的情节,古老神秘的氛围…远超预期。

他点开评论区,想看看读者反馈。

触目所及,是大量的争吵和谩骂。

许多读者被别有用心的言论轻易带了节奏,质疑着书中的考古、历史、风水细节。

林耀文看着那些评论,越看越觉得惋惜。

这么一部有趣、有想法的作品,不该被这样污蔑。

他沉吟片刻,拿起手机,用网名“老林寻古”注册了番茄账号。

他在评论区翻找,很快找到一条嘲讽“人点烛,鬼吹灯”是无稽之谈的热评,点赞数还很高。

林耀文手指在屏幕上敲击,在那条热评下方回复:

“‘人点烛’之说,部分民间习俗与盗墓传说有提及,内核或关联古墓氧气变化、可燃或有毒气体探测,属经验风险预警。

‘鬼吹灯’更似进入特殊环境前的仪式化行为,兼具心理暗示与风险规避,文学创作允许艺术加工,不必苛责。”

他又锁定了几条被顶得颇高的质疑评论。

一条是针对小说中描写的积石墓、流沙墓属于瞎编乱造的。

他回复:“积石墓,多见于古代北方或边疆民族,考古实例不少。流沙墓,更是古人防盗的智慧,利用沙子流动性填充墓穴,增加盗掘难度,并非空穴来风。小说在现实基础上夸张,但不能说完全没根据。”

紧接着,是一条攻击分金定穴、龙脉走向为封建迷信的。

林耀文叹了口气,继续回复:“‘分金定穴’,古代堪舆学对方位、磁场、环境细致观察和经验总结的一种方式,有其朴素的科学内核。‘寻龙点穴’,是对山川地貌走势的形象化描述,体现古人对自然的理解。小说借用术语构建世界观,增加文化底蕴,理解文化,不必急着扣帽子嘛。”

几条评论下来,条理清晰,有理有据,语言既专业又通俗。

在一片混乱、戾气横生的评论区中,如同清流,瞬间脱颖而出。

评论区原本一边倒的质疑风向,开始出现了小范围的扭转。

“卧槽,大佬下场科普了?”

“看小说还能学知识?这回复有点东西。”

“这才是讨论该有的样子,那些无脑黑真恶心。”

一个试图反驳林耀文关于“积石墓”言论的黑子,被另一个路人读者直接甩了个考古发现链接打脸,瞬间哑火。

那些躲在暗处,组织抹黑的人,似乎对这突如其来的专业“搅局者”始料未及。

评论区的刷屏攻势,明显暂缓了下来。

林耀文看着逐渐恢复理性的讨论,微微点头。

他目光扫过一条质疑“《墓影传说》才是原作,可惜太监了找不到原文”的评论,手指再次点下。

“既然声称原作,不知《墓影传说》可有具体发表时间、平台或任何可供查证的早期文本记录?空口无凭,难以服众。”

这条评论刚发出,下方立刻涌现出数条匿名评论,语气尖锐。

“老东西少管闲事。”

“懂点皮毛就来装权威?收了多少钱?”

与此同时,凌夜的电脑屏幕上,一个监控特定账号动态的脚本弹出了提示。

他追踪的那个带头水军账号,刚刚在一个隐秘论坛发布了一个新的指令,其中提到了《墓影传说》的“原始大纲”和“发布证据”的时间点。

凌夜看着那条信息,目光落在“原始大纲”四个字上,若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