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金殿舌战展国威,暗夜惊雷破阴谋

永昌帝的旨意下达,西洋使团得以循官道北上。他们的到来,如同一块投入帝国湖面的异石,激起的不仅是好奇的涟漪,更有警惕的暗流。帝都北京,即将成为东西方文明在新时代的第一次正式碰撞与交锋的舞台。

一、 紫禁觐见,礼仪之争

太和殿内,庄严肃穆。永昌帝朱慈烺端坐龙椅,文武百官分列左右。尼德兰使团正使康斯坦丁·惠更斯(一位兼具外交手腕与学者身份的贵族)与法兰西使团正使皮埃尔·德·费马(一位数学家兼探险家),在鸿胪寺官员的引导下,步入大殿。

双方在觐见礼仪上便发生了微妙的碰撞。惠更斯与费马坚持按照欧洲惯例行鞠躬礼,而非大明的三跪九叩。

鸿胪寺官员面露难色,一些守旧官员更是眉头大皱。

端坐于御座旁特设座位上的林宸,对永昌帝微微颔首。

朱慈烺会意,朗声道:“远方来客,不知天朝礼法,情有可原。鞠躬即可,呈上国书吧。”他展现出了天朝上国的气度与自信,并未在礼仪细节上过多纠缠,避免了不必要的尴尬。

惠更斯与费马暗自松了口气,恭敬地呈上了用拉丁文和中文双语写就的国书。国书内容无非是表达友好、希望通商、允许传教(被大明方面直接忽略)以及进行学术交流的愿望。

二、 金殿问答,机锋暗藏

简单的觐见仪式后,永昌帝依照惯例,询问使团远渡重洋的见闻及来意。这看似随意的问答,实则充满了机锋。

费马首先开口,他试图展示法兰西的“文明”与“实力”:“尊敬的大皇帝陛下,法兰西王国拥有欧洲最强大的陆军,我们的科学院聚集了无数智者,探索数学、天文的奥秘。例如,关于光线折射的定律,我国学者已有精深研究……”他试图用学术话题拉近距离,并隐含地展示西方并不落后。

不等通译完全译完,站立于林宸身后的格物院代表(一位精通算学的年轻官员)便出列,用流利的拉丁语回应道:“费马先生所言折射定律,可是指入射角正弦与折射角正弦之比为一常数?此理我华夏先贤虽未系统论述,然格物院光学实验室早已验证并应用。不知贵国对此常数与介质关系,可有何新见?”

费马闻言一惊,他没想到大明竟有人如此熟悉前沿科学,且语言流畅!他试图深入探讨,却发现对方在数学和光学上的造诣丝毫不浅,甚至在某些应用层面思路更为奇特(得益于林宸的跨时代知识引导)。这场本想彰显实力的学术交流,反而让费马感受到了压力。

惠更斯见势不妙,立刻将话题引向实际:“大皇帝陛下,尼德兰乃海上马车夫,我国商人渴望与贵国进行更广泛、更自由的贸易。我们希望能获得更优惠的关税,并在贵国更多港口设立商馆。”

这次,由林萧出面应对:“惠更斯先生,大明欢迎所有守规矩的贸易。然,《大明商律》及海关税则,乃为保障国家利益与市场秩序而定,对各国一视同仁。至于增设商馆,需考量当地情况,依律申请,由朝廷核准。若贵国商船能严格遵守我朝律法,公平交易,自然宾主尽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