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璞玉初琢显锋芒,惊雷裂土试新锋

帝国的战争机器一旦启动,便以惊人的效率运转起来。各方力量被调动,新的才俊被发掘,而决定战争胜负的终极力量,依旧在那些不眠不休的工坊与实验室中孕育。

一、 讲武堂内,璞玉生辉

北京,西郊,新近成立的海军讲武堂。这里不再教授传统的弓马骑射,而是侧重于航海、测绘、炮术、舰船构造乃至基础的格物原理。被特旨征召的郑森,一身青色学员服,站在一群同样年轻的同窗面前,正对着巨大的台湾沙盘,侃侃而谈。

“……故学生以为,鹿耳门虽险,然并非绝路。其水道淤塞,红毛夷大型战舰固然难入,亦疏于防范。若能趁每月大潮之机,以吃水极浅之快艇载精锐之士,由熟悉本地之渔民引路,循此隐秘小径(他用细木棍指向沙盘上一条蜿蜒曲折的模拟水道),可绕过主要暗礁,直抵北线尾岛背面登陆。此处地势较高,可架设轻型火炮,俯瞰热兰遮城北翼,与海上主力形成夹击之势……”

他的论述清晰,对台湾水文地理的了解远超纸上谈兵,提出的登陆方案大胆而细腻,结合了天时、地利与奇袭的要素,令在场的教官和来自海军衙门的观摩官员都频频点头。

林宸与兵部官员坐在后排,静静聆听。林宸眼中流露出欣赏之色。此子不仅继承了其父辈的海上经验,更有谋略,懂进退,知忠义,确实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

“郑森。”林宸在课后召见了他。

“学生在!”郑森躬身行礼,态度恭谨,眼神清亮。

“你方才所言,颇有见地。然跨海登陆,凶险万分,一旦受挫,后果不堪设想。你可知其中分量?”林宸审视着他。

郑森抬起头,目光坚定:“回太师,学生深知!然台湾乃我先辈筚路蓝缕所辟之土,岂容红毛久据?学生每思及此,寝食难安!若能以有用之身,为收复故土稍尽绵力,纵百死亦不旋踵!”

“好一个‘纵百死亦不旋踵’!”林宸赞道,“你既有此志,便不要辜负殿下与朝廷的期望。讲武堂的课业要精进,更要深入参与登陆方案的推演。收复台湾之役,或许就是你建功立业之始。”

“学生遵命!”郑森的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激动。

二、 格物试锋,惊雷裂土

京郊,一处划定的武器试验场。今天,将进行“震天雷”与“破障铳”的首次实弹验收。监国太子朱慈烺在林宸、小林玥及一众兵部将领的陪同下,亲临观摩。

首先测试的是“破障铳”。这门造型粗犷、口径惊人的短管火炮被架设在坚固的基座上,对准了远处一座仿照荷兰人棱堡一角修建的砖石结构。

“装填!”负责操作的格物院工匠喊道。一枚沉重的、头部呈尖锥形的特制爆破弹被填入铳管。

“瞄准目标!”

“点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