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盛世基石,远航序曲

内外风暴暂息,帝国迎来了久违的平稳期。林宸并未沉醉于胜利的荣光与无上的权柄,而是以更大的精力与远见,投入到巩固胜利果实、夯实帝国根基、擘画未来蓝图的宏大事业中。一个不同于以往任何时代的“新大明”,正在他的执笔下,缓缓勾勒出清晰的轮廓。

一、 朝堂定鼎,立法垂章

这一日的朝会,议题不再是急迫的军务或激烈的党争,而是关乎帝国长远发展的制度建设。

林宸手持一份厚厚的《新政纲要修订案》,声音沉稳有力,回荡在皇极殿中:

“陛下,诸公。北疆暂靖,海波初平,然治国之道,非一时之功。为使新政成果不致人亡政息,为使帝国航船行稳致远,臣奏请,将近年推行之各项新政举措,去芜存菁,厘定章程,着为令甲,颁行天下!”

他逐一阐述核心条款:

“其一,《清丈田亩及赋税公平法》。明确清丈流程、田亩等级、税赋标准,‘摊丁入亩’之策正式纳入法典,确保赋税公平,永绝投献隐匿之弊!”

“其二,《鼓励工商及海外贸易条例》。明确官督商办之权责,保护民间工商发展,规范海外贸易管理,确立海军护航、开拓疆土之职责!”

“其三,《新学兴革及取士法》。确立格物、明算、地理、律法等实学与经义并重之地位,改革科举内容与形式,于国子监下设立‘格物学院’、‘海事学院’,专研实学,培养专才!”

“其四,《军制革新及武备发展律》。明确募兵制、新军编制、军功授田、军工研发等制度,确保军力长盛不衰!”

这些法案,几乎将林宸多年来推行的一切变革,都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试图从根本上改变帝国的运行规则。

不出所料,依然有保守官员试图在细节上纠缠,尤其是针对新学与科举改革。

“陛下!林阁老所奏诸法,大多利国利民,臣等钦佩。然则,科举取士,关乎天下士子前程,千年文脉,骤然更张,加入诸多杂学,恐令士子无所适从,寒了天下读书人之心啊!”一位老臣痛心疾首。

林宸早已准备好应对之辞,他语气平和却不容置疑:“陈大人,请问,是让士子们继续埋头于八股章句,于国计民生一无所知,最终成为只会空谈的庸官要好?还是让他们通晓世事,明了物理,懂得理财、治河、造器、御敌,成为能真正为陛下分忧、为百姓做事的干吏要好?”

他不待对方回答,继续道:“时代在变,强敌环伺!我大明需要的,不再是只会背诵朱注的腐儒,而是能够经世致用、匡扶社稷的栋梁!新学非是‘杂学’,乃是强国之学,富民之学!若因循守旧,拒不变革,才是真正断了国家的文脉,寒了天下期盼国强民富者之心!”

他再次站在了国家需求与历史潮流的高度,让反对者难以辩驳。崇祯皇帝经历了这么多风浪,早已深知变革的必要性,尤其新学与军制在对抗外敌中展现出的巨大威力,让他无法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