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风起南洋,暗礁密布

赵参谋年轻气盛,但经过严格培训,分析道:“沈大人,黄军门,荷兰人恃强凌弱,意在打压我大明商民,垄断贸易。若此次退让,则我大明在南洋将威信扫地,日后商船亦将举步维艰。必须展示力量,让其知难而退!”

黄龙沉吟道:“荷兰舰船火炮犀利,接舷战亦十分悍勇,不可小觑。然我舰新炮射程占优,或可扬长避短。”

沈廷扬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决断:“林太师有令,开拓之初,当以威慑为主,避免全面冲突,但绝不能示弱!可效仿古人‘围猎’之法,迫其就范!”

次日,大明舰队变换阵型,数艘装备最新式远程火炮的大型战舰前出,在荷兰人火炮射程边缘游弋,不时进行警告性射击,炮弹精准地落在荷兰巡逻舰船的前方航道上,激起冲天水柱,却不直接攻击船体。同时,派出速度快、吃水浅的哨船,不断骚扰、驱赶试图靠近的荷兰小船,切断其与港口的联系。

小主,

这一手“画圈为牢”,将荷兰主力舰队隐隐包围在港口附近,使其动弹不得,又保持克制,不主动开第一枪。荷兰人试图组织突围,但明军火炮的射程和精度超出了他们的预料,几次尝试都被猛烈的火力逼退,损失了几艘小型舰船。

僵持数日,巴达维亚城内物资开始紧张,商人们怨声载道。荷兰总督科恩又惊又怒,他从未见过如此战术,既展现了强大的武力,又留有谈判余地。他意识到,这支大明舰队与以往遇到的松散海商或羸弱官兵截然不同,其组织、装备和战术都透着一种陌生的、令人不安的严谨与高效。

最终,科恩不得不派出代表,请求谈判。

谈判桌上,沈廷扬底气十足:“总督先生,我大明舰队此行,只为自由贸易,保障商路。贵公司无故阻拦,甚至意图动武,是何道理?若贵方执意阻挠,破坏南洋和平,一切后果,由贵方承担!”

科恩的代表色厉内荏:“你们这是挑衅!这是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海域!”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沈廷扬引用了一句经典,虽不完全适用海洋,但气势十足,“这南洋,何时成了荷兰一家之海?我大明舰炮所及之处,便是道理所在!今日,要么开放贸易,公平对待我大明商民;要么,咱们就在这海上,分个高下!”

在明军强大的武力威慑和下最后通牒般的姿态下,荷兰人最终被迫让步,同意大明商船在巴达维亚享有与荷兰商人基本平等的贸易权利,并承诺不再随意扣押、加税。

三、 朝堂捷报,暗流更疾

消息传回京城,朝野振奋。首次大规模出海,便在马尼拉站稳了脚跟,在巴达维亚逼退了强横的荷兰人,还带回了大量的香料、白银以及珍贵的西洋科技书籍、仪器(沈廷扬等人按照林宸指示刻意搜集)。

崇祯皇帝大喜过望,对林宸更是赞誉有加:“林爱卿真乃朕之肱骨!此南洋一役,扬我国威,更开财源,功在千秋!”

然而,赞誉声中,暗流更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