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新政砥柱,百废待兴

周党的覆灭,如同搬走了压在帝国肌体上最沉重的一块巨石,虽然留下了巨大的权力真空和无数亟待清理的污秽,但也终于为林宸和他的改革蓝图,撕开了一片得以施展的天空。然而,旧势力的幽灵并未远去,他们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在暗处窥伺,等待着反扑的机会。

一、 朝堂立威,快刀乱麻

第一次没有周延儒身影的朝会,气氛微妙。许多官员噤若寒蝉,也有不少人蠢蠢欲动,试图在新格局中占据有利位置。

林宸深知,必须趁热打铁,确立新政的权威。他不再满足于小范围试点,直接抛出了酝酿已久的全面改革方案。

“陛下,”林宸手持芴板,声音清晰而坚定,“国事糜烂,非猛药不能去疴!臣请旨,全面推行‘新政三策’!”

他环视群臣,目光锐利,不容置疑:

“其一,清丈天下田亩!无论官田、民田、勋戚庄田、寺庙田产,一律重新丈量,编制鱼鳞图册!凡有隐匿、投献者,严惩不贷!在此基础上,试行‘摊丁入亩’,将丁银杂役摊入田赋,无地、少地之民,负担可大大减轻!”(此举触及所有地主利益)

“其二,整顿盐法、茶马、漕运!革除中间盘剥,引入商股竞争,所得利润,大部充盈国库!”(此举打破官商垄断)

“其三,改革科举!于八股取士之外,增设‘明算’、‘格物’、‘律法’、‘农工’等实学科目,选拔经世致用之才!”(此举动摇理学根本)

此三策一出,满殿哗然!这比之前的试点要激进十倍、百倍!

立刻有老成持重(或利益受损)的官员出来反对。

礼部侍郎赵志皋(清流,但思想保守)颤巍巍出列:“陛下!林部堂所奏,骇人听闻啊!清丈田亩,扰动天下,恐生大变!改革科举,更是动摇国本,圣人之学乃立国之基,岂容篡改?!”

另一位勋贵代表也高声道:“林宸!你这是要与天下士绅、与祖宗成法为敌吗?!”

面对攻讦,林宸早有准备,他冷笑一声,言辞如刀:

“赵侍郎!请问,是‘圣人之学’能挡住辽东虏骑?还是八股文章能填饱饥民之腹?如今北虏屡屡入寇,流民遍地,国库空虚,靠空谈仁义道德,能解决这些燃眉之急吗?!”

“还有这位侯爷!”他转向那勋贵,“您口口声声‘祖宗成法’,请问祖宗之法,可曾规定勋贵之家能肆意兼并土地,隐匿田亩,不纳粮、不当差?!若依祖宗之法,尔等先祖马上得天下,靠的是刀枪弓马,还是这满口的‘成法’?!如今国难当头,正需上下同心,共度时艰!若只知固守私利,罔顾国危,与蠹虫何异?!”

他句句诛心,直接将反对者钉在了“空谈误国”、“固守私利”的耻辱柱上。他不再纠缠于细节争论,而是站在国家存亡的高度,碾压一切反对声音。

“陛下!”林宸再次面向崇祯,声音沉痛而恳切,“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法!若因循守旧,畏首畏尾,则我大明终将沉疴难起!唯有刮骨疗毒,壮士断腕,方能焕发生机!臣愿立军令状,若新政三年无效,臣甘愿领罪,以谢天下!”

崇祯皇帝看着林宸慷慨激昂、有理有据的陈词,再想想周党把持朝政时的乌烟瘴气和眼前的烂摊子,终于下定了决心。他知道,这是唯一的选择。

“准奏!”崇祯的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决断,“即日起,擢升林宸为东阁大学士,入阁参政,总领新政事宜!‘新政三策’,由林爱卿全权负责,各部院需全力配合,不得有误!阻挠新政者,以抗旨论处!”

二、 地方阻力,软硬兼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