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海事波澜,林宸定策

“第一,招抚可试,但必须加以制衡!朝廷可授郑芝龙官职,允其在一定范围内自治,但必须接受朝廷派遣的监军、官员,其水师需听从朝廷调遣(至少在名义上),其税收需上缴部分。同时,暗中扶持其他沿海势力,如广东的诸彩老等,使其互相牵制,令郑芝龙不敢生出异心!”

“第二,筹建朝廷自己的水师!可于天津、登莱等地设立船厂,招募工匠,仿制乃至购买西式战舰,聘请西洋技师,训练忠于朝廷的水师官兵!唯有自身强大,方能真正掌控海权,而非受制于人!”

“第三,开海通商!于广州、泉州、宁波等地设立市舶司,规范海上贸易,征收关税。此举既可增加国库收入,又可借此了解海外情势,引进西洋技术,尤其是火炮、造船之术!以海贸之利,养水师之强,方是长久之道!”

这一番话,条理清晰,既有对现实的妥协(有限招抚),又有长远布局(自建水师、开海通商),听得崇祯眼中异彩连连。就连一些中间派官员也暗暗点头,觉得林宸的考虑更为周全稳妥。

周延儒脸色阴沉,他没想到林宸不仅反对,还拿出了更具操作性的替代方案。他强笑道:“林佥都所虑虽周,然自建水师、开海通商,皆非一日之功,远水难解近渴啊!”

林宸立刻回道:“周阁老,治国如烹小鲜,岂能只顾眼前?招抚郑芝龙或可缓解一时,然隐患无穷!唯有立足自身,徐图发展,方能根基稳固!何况,筹建水师、开海通商,与招抚郑氏并行不悖,正是多管齐下!”

崇祯听着,心中的天平已逐渐倾向林宸。他虽急于解决辽东问题,但更怕养虎为患。林宸的策略,显然更符合他稳扎稳打、巩固皇权的性格。

“二位爱卿所言皆有道理。”崇祯最终拍板,“这样吧,招抚郑芝龙之事,可交由周先生负责接洽,但需依林卿所言,定下章程,加以制衡。同时,筹建水师、开海通商之事,由林卿牵头,户部、工部协同办理,尽快拿出具体方略!”

“臣,领旨!”林宸与周延儒齐声应道,目光在空中一碰,火花四溅。

退朝后,林宸回到都察院衙署,立刻召集心腹议事。

苏明远兴奋道:“大人,陛下采纳了您的方略!若能建成朝廷水师,开辟海贸,实乃利在千秋之举!”

张典史却有些担忧:“大人,周阁老负责招抚郑芝龙,恐怕会借此做大,对我们不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