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接过供状,越看脸色越是铁青,握着供状的手因为用力而指节发白。他猛地将供状拍在案上,胸膛剧烈起伏:“好!好一个刘荣!好一个清流御史!朕如此信任他,他竟敢……竟敢如此!!”
刘荣的背叛,显然比张保、于三之流更让崇祯感到愤怒和痛心。这让他对自己登基以来倚重的“清流”官员也产生了深深的怀疑。
“陛下,刘荣身为风宪官,知法犯法,罪加一等!且其行为,严重败坏朝廷纲纪,玷污陛下圣明!若不严惩,何以正法度?何以安民心?”林宸趁热打铁,沉声道。
崇祯在平台上焦躁地踱步,片刻后,他猛地停下,眼中闪过一丝狠厉:“拟旨!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刘荣,停职待勘!着锦衣卫会同顺天府,即日查抄其府邸,搜寻罪证!此案,由林宸协理,一应进展,直接报朕!”
“臣,领旨!”林宸心中大定。有了这道旨意,他便能名正言顺地对刘荣展开调查。
然而,就在林宸准备告退,去执行旨意时,崇祯却忽然叫住了他,语气复杂:“林宸。”
“臣在。”
“你可知,弹劾你的,不止这一份。”崇祯指了指地上那些散落的奏章,“朕信你,但你也要知道分寸。朝堂之上,牵一发而动全身。朕要的是能臣,不是酷吏。”
这话语重心长,却又带着警告。崇祯既要用他这把刀,又怕他这把刀太过锋利,伤及自身,或者引发朝局失控。
林宸深深一躬:“陛下教诲,臣铭记于心。臣必当以事实为依据,以律法为准绳,绝不枉纵,亦绝不姑息!一切只为陛下之中兴大业,为大明之江山永固!”
从宫中出来,林宸感到肩上的压力更重了。皇帝的信任并非毫无保留,朝堂的明枪暗箭也已袭来。他知道,查办刘荣,将是他面临的最大考验。
回到顺天府衙,锦衣卫的人已经到了。带队的是一个姓骆的千户,面色冷峻,对林宸这个文官推官并不十分热络,但执行旨意却毫不含糊。
“林大人,旨意已明,我等何时动手?”骆千户公事公办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