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中骏落子

同学会上的那一声惊雷,其涟漪效应在随后几天里持续扩散。班级微信群、校友论坛,甚至一些本地的商业小圈子里,都流传着“李凌霄受邀入驻中骏广场”的消息。昔日那个沉默寡言的学霸,一跃成为众人瞩目的商业新星,其崛起速度之快,令人瞠目。

对于这些喧嚣,李凌霄置若罔闻。他的全部心神,都已投入到与中骏集团的实质性谈判中。

第二天上午十点,他准时出现在中骏集团总部大楼。郑国栋主任亲自在楼下迎接,态度比电话里更为热情。会议室内,除了郑国栋,还有中骏商管公司的总经理和几位相关负责人,阵容堪称豪华,足见对方对此次合作的重视。

谈判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中骏方面给出的条件确实优厚,包括长达九个月的免租期、核心区域的黄金铺位、以及开业初期大量的推广资源倾斜。但对方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更高的装修标准、更严格的营业时间保证、配合商场整体营销活动的义务,以及一份对赌协议——要求“初见”中骏店在开业后第一年,必须达到一个相当可观的保底销售额度。

“李总,我们知道‘初见’的实力,但这个保底额度,也是集团基于项目整体定位和我们对贵品牌的期望值设定的。”商管公司的总经理语气平和,但话语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

李凌霄仔细审阅着对赌条款,脑中“商业洞察(中级)”能力飞速运转,结合“初云”系统里三家门店的历史数据和对中骏广场客流、消费能力的预估模型,快速进行着风险评估和收益测算。

几分钟后,他抬起头,目光平静地扫过在场的中骏高管。

“保底销售额,我们可以接受。”李凌霄开口,语气沉稳,“甚至,我可以在此基础上,再上浮百分之十。”

此言一出,连郑国栋都露出了惊讶的神色。对方主动加码?

“但是,”李凌霄话锋一转,“我也有两个条件。第一,免租期需要延长至十二个月。第二,商场需要承诺,在合同期内,不得引入第二家与‘初见’定位、产品线高度重合的现制茶饮品牌作为主力店。”

第一个条件是争取更充足的现金流缓冲和利润空间;第二个条件,则是构建区域内的品牌壁垒,避免恶性竞争。

中骏方面的高管们低声交换了一下意见。李凌霄提出的加码展现了他的强大自信,而排他性条款虽然有些苛刻,但也符合商场打造独特品牌矩阵的需求。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双方最终达成一致:保底销售额按李凌霄提出的上浮百分之十计算,免租期定为十一个月,排他性条款限于特定茶饮细分品类。

合同顺利签订。

消息传回“初见”团队,自然又是一阵欢腾。入驻中骏广场,意味着品牌真正进入了江城商业的核心圈层,其象征意义和实际价值都远超之前任何一家门店。

接下来的一个月,“初见”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高速运转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