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晋城心中一动。他想起李佳佳离开时说的“爱情是共同望向远方”,而此刻,他忽然理解了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不是谁迁就谁的远方,而是在各自奔赴的路上,望向同一片星空。
当晚,他打开电脑开始查资料。儿童心理辅导资格证报考条件、云南偏远地区支教要求、甚至少数民族语言学习资源...网页窗口一个个打开,像展开一幅全新的地图。
深夜十一点,视频通话请求突然弹出。
屏幕里的李佳佳背景是简陋的宿舍,她头发湿漉漉的,显然刚洗过澡:“慢慢睡了吗?今天看到你们包饺子了,林老师发了我照片。”
徐晋城把电脑屏幕转给她看:“在查心理辅导员培训课程。”
李佳佳愣住:“你...”
“慢慢说得对,”徐晋城微笑,“你的远方,可以变成我们的远方。”
视频那头沉默良久。李佳佳低头擦了下眼睛,再抬头时眼眶泛红:“徐晋城,你知道山区条件有多...”
“知道,”他打断她,“但更知道没有你的地方,条件再好也像缺了点什么。”
这话太肉麻,说完他自己都耳根发热。但视频那头的李佳佳笑了,笑容像她身后的星空一样明亮。
转折发生在元旦前夕。
社区亲子阅读项目获得区里表彰,徐晋城受邀分享经验。站在讲台上,他第一次没有紧张,而是平静地讲述如何用故事治愈孩子的心理创伤。ppt最后一张,他放了一张慢慢画的画——三个小人手拉手站在篝火前,标题是《我们的远方》。
“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治愈心灵。”他说这话时,目光扫过台下,仿佛穿过千山万水看到云南的某个卫生所,“就像医疗不仅是治病救人,更是传递希望。”
演讲结束,他收到李佳佳的消息:“刚看完直播。徐先生,你比医生更懂治愈。”
随消息发来的还有一份文件扫描件——某公益组织“偏远地区儿童心理支持计划”的志愿者申请表。在“推荐人”一栏,李佳佳工整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和职称。
最让人意外的是慢慢的变化。
幼儿园老师告诉徐晋城,慢慢最近总给小朋友讲“云南的李阿姨打怪兽”的故事。她还组织小朋友把旧玩具消毒打包,说要寄给“山区的弟弟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