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峰会论剑(上)

司马锋的挑衅,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石子,虽然被迅速压制,但泛起的涟漪却在寰宇殿内悄然扩散。

林砚这个名字,以及他所代表的“文气”与“新文道”理念,在峰会开幕的第一天,就以一种极具争议性的方式,成为了众多与会者私下议论的焦点。

支持者欣赏他的从容与辩才,认为其理念新颖,切中时弊;反对者则嗤之以鼻,认为他故弄玄虚,哗众取宠;更多的人则持观望态度,等待着他在更正式场合的表现,以验证其成色。

林砚对此心知肚明,但他并未受到影响,开幕式后的自由交流环节,他依旧从容不迫地与来自不同学院的学子进行交流,无论是探讨武道原理、灵纹奥妙,还是辩论文史哲思,他都能凭借渊博的学识、独特的视角和圆融的文气底蕴,应对自如,往往能提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见解,让不少原本抱有怀疑态度的人开始重新审视他。

南宫瑶则更多地与帝都几个关系较好的世家子弟以及军事学院、天工学院的代表接触,显然是在为星辉学院争取更多的潜在盟友,并收集情报,两人分工明确,配合默契。

峰会的正式议程在第二天全面展开。

首先进行的是重头戏之一——跨学科综合学术辩论。

辩论主题极为宏大:“灵潮复苏百年后的帝国:挑战、机遇与未来道路选择”。

辩论在寰宇殿中央的圆形辩论席进行,由各大学府推选出的最优秀的学子代表上台发言,并可进行自由辩论。

评委席则由文华阁、教育部官员以及几位德高望重的学界泰斗组成。

这场辩论,无疑是展示各大学府学术实力、思想深度和学子风采的最佳舞台,也是各方理念正面碰撞的战场,林砚作为星辉学院文学院的代表,自然在列。

辩论伊始,各大学府的代表纷纷上台阐述观点。

帝都军事学院的代表强调“强军兴武”是帝国立足之本,主张进一步集中资源发展尖端武备和培养高阶武者,以应对日益复杂的边疆局势和潜在的外部威胁,观点强硬,充满铁血气息。

天工学院的代表则聚焦于“技术革新”,认为灵纹、阵法、丹药等实用技术的突破,是提升国力、改善民生的关键,呼吁加大科研投入。

北辰大学的代表发言则充满了攻击性,他们一方面鼓吹“武力至上”的生存法则,另一方面则尖锐地抨击当前文教系统“效率低下”、“脱离实际”,甚至隐晦地批评文华阁的一些政策过于“软弱”,矛头直指文道复兴的思潮。

其他学院的观点也各不相同,有的强调资源分配与社会公平,有的关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但整体上,主流观点依然围绕着“如何更强”、“如何更有效率地运用力量”这一核心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