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阵能小范围净化杂念,稳定心神,对文气修炼和深度思考有极佳的辅助效果,林砚将简化版的阵法在研讨班小范围试用,效果显着,进一步增强了凝聚力,韩立对林砚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两人几乎成了形影不离的研究伙伴。
与苏沐清的交往,则多了一层微妙的默契。
苏沐清似乎察觉到了林砚身上某种难以言喻的变化,变得更加沉静和内敛,但她并未多问,只是在武道修行和林砚可能遇到的麻烦上,提供了更多不着痕迹的帮助。
两人时常交流修行心得,苏沐清对林砚那种以“意”驭“气”的战斗方式很感兴趣,而林砚也从苏沐清那里了解到更多关于帝国世家、军方派系以及边境异动的隐秘信息。
这种互补的交流,让彼此都获益良多。
然而,平静的水面下,暗流从未停止涌动。
林砚的迅速崛起和文道研讨班的影响扩大,不可避免地触动了一些人的利益和观念。
首先发难的是文学院内部一些思想保守、崇尚考据训诂的老派学者。
他们无法接受林砚这套“离经叛道”的理论体系,认为其空疏无用,蛊惑人心,甚至联名向顾青源院长施压,要求取缔“非正统”的研讨班。
顾青源院长顶住了压力,以“学术自由、兼容并包”为由予以回绝,但内部的杂音始终存在。
更直接的威胁来自外部,北辰大学方面,赵乾道心受创,闭关不出,但北辰大学并未就此罢休。
他们联合了省内几个同样崇尚武力、对文道复兴抱有敌意的武道学院和世家,开始在学术层面和舆论上对林砚进行围剿。
他们发表文章,抨击“文气”是歪门邪道,质疑林砚的学术背景,甚至散布谣言,污蔑林砚与某些“境外势力”有牵连。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些动作虽然暂时无法动摇林砚在星辉学院的根基,但却在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制造了不利的舆论环境。
此外,林砚能隐约感觉到,一些更加隐秘的势力,似乎也加强了对他的关注。
那种深沉、老练的窥视感时隐时现,让他不敢有丝毫大意,他怀疑,这或许与云逸太傅提到的“域外势力”或帝国内部的其他派系有关。
面对这些明枪暗箭,林砚保持了极大的克制和智慧。
对于学术争论,他通过撰写高质量的文章、在正式学术场合进行有理有据的辩论来回应,以扎实的学问和清晰的逻辑赢得中立者的认可。
对于舆论攻击,他则借助顾青源院长和苏家等友好势力的力量进行澄清和反击,同时更加注重自身行为的规范,不给对手留下把柄。
至于暗中的窥探,他则依靠强大的精神感知力和谨慎的行事风格,巧妙周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