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菁英论道会的结果,如同一场席卷金陵的飓风,以惊人的速度传遍了整个江南行省,甚至引起了更高层面的关注。
林砚这个名字,不再仅仅是“江城文道奇才”,而是真正成为了江南年轻一代中一颗耀眼的新星,一个现象级的人物。
他以文气连克强敌,尤其是决赛中以玄妙莫测的方式重创北辰大学天才赵乾,不仅展示了“文气”在实战中的强大威力,更引发了关于“道心”、“意志”与纯粹“力量”之间关系的广泛而深刻的讨论。
这场胜利,其意义远超一场普通的学院比试,它动摇了很多人根深蒂固的“武力至上”观念,为“文道”的复兴打开了一扇前所未有的窗户。
星辉学院内,林砚的声望达到了顶峰。
所到之处,迎接他的无不是敬佩、崇拜甚至狂热的目光。
文学院的学子们将他视为偶像和领袖,连许多武道院、灵纹院的学生,也对他刮目相看,主动前来交流请教。
顾青源院长亲自召见,对他大加赞赏,并正式确认了他特等研修生的资格,权限进一步提升,甚至可以申请进入学院一些核心的藏书阁和秘境修炼地。学院资源也向他大幅度倾斜,提供的修炼物资和灵石配额远超普通学子。
然而,林砚并未被这突如其来的荣耀冲昏头脑。他深知,名声越大,责任越重,觊觎和敌意也越深。赵乾的惨败,北辰大学绝不会善罢甘休,背后的势力可能更加庞大。
而且,他那独特的“文气”修炼体系,必然会引起更多有心人的探究,甚至是贪婪。
他更加低调和谨慎,大部分时间依旧深居简出,要么在“竹韵居”借助小聚灵阵刻苦修炼,稳固因连场大战而有些虚浮的境界,并尝试冲击更高的层次;要么泡在图书馆深处,查阅那些关于上古秘闻、灵潮起源的孤本秘典,试图寻找文明断层的真相和自己文气体系的源头佐证;要么与韩立一起钻研那叠古老手稿和灵纹阵法,希望能复原出更实用的辅助修炼或战斗的阵术。
同时,他也没有忘记传播理念的初衷。在顾青源院长的支持下,他在文学院内部开设了一个小范围的“文道研讨班”,定期与孙晓等一批核心学子交流心得,系统地传授经过他简化和改良的文气基础蕴养法门以及一些华夏文明的思辨方法。
这个研讨班虽然规模不大,但却如同星星之火,开始在星辉学院内部悄然传播文道的种子。
学院之外,波澜更为壮阔。
首先到来的是雪片般的邀请函。
省城各大世家、商会、文教组织,甚至一些政府部门,都发来请柬,希望邀请林砚前去讲学、座谈,或是单纯地结交示好。其中不乏位高权重者。
林砚对此保持了清醒的头脑,绝大多数邀请都婉言谢绝了,只选择性参加了两次由省文教司组织的、规格较高的学术交流会,在会上再次阐述了他对“文武合一”、“文以载道”的理念,进一步扩大了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