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荣会意,当即下令:“松绑!送孟将军出去。”
孟获被松了绑,惊疑不定地看着蜀军,眼神中充满了疑惑,不明白他们为何要放了自己。但他素来刚愎自用,也不多问,哼了一声,转身就走,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卷土重来。
“将军,为何放了他?”有将领不解,上前问道。
徐荣目光深邃,望向远方:“我军准备一役而定南蛮,孟获在南蛮颇有声望,放他回去,让他再聚集南蛮反叛势力,而后一举成擒。如此,方能真正收服南中人心。”
小主,
孟获逃回自己的部落,立刻召集各洞主、酋长,言说自己中了汉军诡计,才被擒获,但汉军也没什么了不起,只要大家同心协力,定能报仇。各部落首领见孟获安然返回,又听说藤甲军是败于火攻,并非战力不如,便又纷纷聚集到孟获麾下,准备再次与汉军决战。他们打造兵器,训练士兵,在部落中征集粮草,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
就这样,徐荣和孟获之间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拉锯战,正式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拉开了帷幕。
在第二次交锋中,孟获可谓是煞费苦心。他深入研究了周围的地形,精心布置了一个陷阱。他在山谷间挖掘了无数暗坑,上面覆盖着树枝和茅草,还在两侧的山坡上埋伏了大量的滚木礌石。他以为这样就能给徐荣来个出其不意,一雪前耻。然而,他的计划并没有逃过太史慈那锐利的眼睛。太史慈带领斥候在前方侦查,凭借着丰富的经验,他一眼就看穿了孟获的阴谋。他发现了地面上不自然的凸起和凹陷,以及树枝上新鲜的折断痕迹。太史慈不仅没有落入陷阱,反而将计就计,故意让小股部队装作误入陷阱的样子,引诱孟获出击。当孟获率领蛮兵冲出来时,太史慈早已设下的包围圈瞬间收紧,孟获再次成为了徐荣的阶下囚。
不过,孟获并没有因此而气馁。他被押解到徐荣帐中时,依然梗着脖子,眼神中充满了不甘:“这次是我疏忽,下次定让你们好看!”他深知要战胜徐荣并非易事,于是决定使出浑身解数。在第三次战斗中,孟获请来了木鹿大王和他的猛兽军团助阵。木鹿大王身披兽皮,头戴骨冠,模样怪异。他一声令下,虎豹豺狼、大象犀牛等猛兽在战场上横冲直撞,发出震天的吼叫。这些猛兽体型庞大,力量惊人,巴蜀军的战马见了纷纷受惊,四处逃窜,给巴蜀军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战场上一片混乱,巴蜀军士兵们惊恐万分,阵型瞬间被冲散。
然而,徐荣却并没有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吓倒。他站在高处,冷静地观察着战场形势,目光如炬。很快,他就发现了孟获的破绽。原来,这些猛兽虽然凶猛,但却非常惧怕巨大的声响和火光。于是,徐荣当机立断,下令蜀军敲响锣鼓,同时点燃烟火。刹那间,战场上锣鼓喧天,烟火弥漫,巨大的声响在山谷间回荡,火光冲天而起。那些原本凶猛无比的猛兽被吓得惊慌失措,眼神中充满了恐惧,四处逃窜。它们相互践踏,踩死了不少蛮兵。
这一变故让孟获措手不及,他瞪大了眼睛,看着自己精心准备的猛兽军团瞬间乱了阵脚,阵脚瞬间被冲乱。而徐荣则趁机率领蜀军发动猛攻,士兵们高喊着口号,挥舞着武器,如潮水般涌向蛮兵。一举将孟获再次生擒,孟获被押到徐荣面前时,满脸沮丧,但依然嘴硬:“这次是这些畜生坏了我的大事,不算我输!”
每次擒获,徐荣都以礼相待,在帐中摆下宴席,询问孟获是否心服。而孟获每次都以各种理由推脱,不是说胜之不武,就是说部下未尽全力。徐荣便每次都放他回去,让他重整旗鼓。徐荣知道,只有让孟获真正心服口服,才能彻底平定南中。
与此同时,沮授提出的移民屯田政策也开始实施。成大器从青、徐二州征召了数千户豪族和流民,他们拖家带口,带着农具和种子,踏上了前往南中的漫长旅途。一路上,他们风餐露宿,历经艰辛。到达南中后,由专人带领,前往已被巴蜀军控制的南中腹地屯田。这些中原百姓带来了先进的农耕技术和工具,他们开垦荒地,用牛拉犁,深耕细作;修建水利,挖掘水渠,将山间的溪水引入农田。他们还教当地蛮夷百姓如何选种、施肥、灌溉。
起初,南中的蛮夷百姓对这些外来者充满了警惕和敌意,远远地躲着他们。但渐渐地,他们发现中原人耕种的粮食产量远超他们的渔猎采集,中原人的生活也更加安稳。他们看到中原人在田地里辛勤劳作,到了收获季节,金黄的稻谷堆积如山。一些原本支持孟获的小部落,开始暗中与蜀军接触,表示愿意归顺。他们希望能学习中原的农耕技术,过上富足的生活。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蛮夷百姓开始接受汉军,南中的局势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一场真正的收服之战正在慢慢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