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首功

当大军开拔的号角在成都城南响起时,那声音如同雷霆万钧,震撼着人们的心灵。此时,正值暮春三月的尾巴,春天的气息已经渐渐远去,取而代之的是残红零落、柳絮纷飞的景象。

十万大军如同一股汹涌的洪流,旌旗蔽日,刀枪如林,气势磅礴。徐荣亲自率领这支庞大的军队,兵分三路,分别从犍为、越巂、牂牁三道南下。每一路军队都如同一头凶猛的巨兽,势不可挡。

在这支大军中,廖化和太史慈所率领的两万先锋军尤为引人注目。他们就像两把锋利的匕首,直插敌人的心脏——朱提郡。朱提郡是进入南中的第一道门户,也是孟获精心布置的第一道防线。这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兵家必争之地。

朱提郡的治所朱提城,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横断山脉的褶皱之中。这座城市坐落在两山之间,两侧壁立千仞的大山宛如巨人张开的双臂,将朱提城紧紧地环抱其中。而中间的朱提江则像一条银链般蜿蜒流淌,江水奔腾咆哮,涛声震耳欲聋,仿佛在诉说着这片土地的雄浑与险峻。

孟获对朱提城的重要性了然于心,因此他特意派遣自己的弟弟孟优率领五千名刀牌手驻守此地。这些刀牌手都是建宁郡的精壮蛮兵,他们身材魁梧,勇猛异常,是孟获手下最为精锐的部队之一。

为了阻止蜀军的进攻,孟优可谓是煞费苦心。他不仅在江面上横拉了数道铁索,还在两岸布置了大量的滚石檑木。这些铁索和滚石檑木构成了一道严密的防线,使得朱提城成为了一座易守难攻的坚城。孟优相信,凭借着这些天险和防御设施,一定能够将巴蜀大军拒之门外。

“将军,前方就是朱提江,孟优的人马正在对岸扎营。”探马气喘吁吁地回报时,廖化与太史慈的先锋军已抵达江北十里处的山谷。暮色四合,远处朱提城头的篝火星星点点,像野兽的眼睛在黑暗中闪烁,仿佛在向巴蜀军挑衅。

太史慈一个敏捷的翻身,如同轻盈的飞燕一般稳稳地落在地上。他的动作迅速而果断,仿佛已经对这片土地了如指掌。

他的右手迅速伸向腰间,握住了那把寒光四射的环首刀。刀身与刀鞘摩擦发出清脆的声响,仿佛是它在向主人诉说着对战斗的渴望。

太史慈手持环首刀,毫不犹豫地在地上划出一道深深的痕迹。这道痕迹宛如朱提江的走势,蜿蜒曲折,充满了未知和挑战。

他的眉头紧紧皱起,目光如炬,凝视着眼前的朱提江和那座横亘在江上的铁索桥。铁索桥在江风中微微摇晃,似乎在嘲笑着试图跨越它的人们。

“孟优这老狐狸,竟然将铁索横江,又在两岸布下滚石檑木。”太史慈的声音中透露出一丝恼怒,“若要强渡此江,我们的士兵必定会伤亡惨重。”

他的目光扫过铁索桥,心中暗暗思忖。这座桥易守难攻,蛮兵居高临下,占据了绝对的地利优势。而他们的士兵一旦踏上这座桥,就如同暴露在敌人的箭雨之下,成为活靶子。

廖化捻着黑粗的胡须,望着江面上隐约可见的铁索,眼中满是忧虑:“子义可有良策?”他虽年长,却深知太史慈少年成名,勇谋兼备,尤其擅长出奇制胜,此刻将希望寄托在这位年轻将领身上。

太史慈指着江上游的一片密林,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方才探马说,上游十里处有段浅滩,水势较缓,可通小舟。孟优恃险而骄,必然以为我军只能从铁索桥强攻,上游防备定然松懈。”他握紧拳头,“某愿率五千精兵,趁夜从上游偷渡,绕到孟优营后放火。元俭则率主力在正面佯攻,待其营中混乱,前后夹击,必能破敌。”

“好计!”廖化抚掌称善,却又忍不住叮嘱,“只是夜渡险滩,又是蛮夷之地,需多加小心。这江水冰冷刺骨,浅滩处暗流涌动,稍有不慎就会陷入险境,而且蛮地地形复杂,瘴气弥漫,危机四伏。”

“元俭放心,”太史慈将佩刀插入鞘中,发出“呛啷”一声清响,眼神坚定,“某此去,定叫孟优的营寨变成火海!”

是夜三更,万籁俱寂,月黑风高,天地间仿佛被一层厚厚的黑幕笼罩着,没有一丝光亮。只有那奔腾不息的江水,在山谷中咆哮着,发出阵阵震耳欲聋的声响,仿佛是一头被激怒的巨兽,在黑暗中肆意地宣泄着自己的愤怒。

太史慈身披黑色战袍,亲率五千轻装步兵,如鬼魅一般,在这漆黑的夜色中悄然前行。他们每人背负一个羊皮囊,里面装满了火种和干粮,这是他们此次行动的关键物资。士兵们脚步轻盈,没有发出一丝声响,生怕惊醒了这沉睡的黑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