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各方反应

老者连忙道:“知道!知道!前两天有一队袁军从村里过,说要去安风津,还说纪灵要在那里挡住你们……”

华雄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安风津?有多少人?”

“听说是……十万大军,还挖了好多壕沟,筑了土城……”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好!多谢老乡!”华雄翻身上马,对廖化道,“传令下去,加速前进!绕过李家庄,直奔安风津!”

西凉铁骑再次开动,只是这一次,李家庄的村民们不再躲藏——他们站在村口,看着这支纪律严明的军队远去,有人甚至朝着队伍的方向拜了拜。

华雄回头望了一眼,嘴角露出一丝笑意。他忽然明白,主公为何要定下“秋毫无犯”的规矩——民心,或许比十万大军更有力量。

兖州,鄄城。

曹操的府邸内,气氛同样凝重,却与寿春的愤怒不同,更多的是一种复杂的感慨。

曹操身着便服,手持一杯酒,站在窗前望着南方,眉头微蹙。堂下坐着郭嘉、荀彧、程昱、荀攸等谋士,皆是面色沉思。

“成大器……”曹操缓缓开口,声音中带着几分赞叹,又有几分惋惜,“两年前他初定青、徐时,我还以为他最多只能偏安一隅,没想到……短短两年,竟能养出十万精兵,敢主动讨伐袁术了。”

荀彧抚须道:“主公所言极是。成大器麾下人才济济——贾诩,李儒善谋,沮授通民政,徐荣、徐晃统兵之能,太史慈,甘宁等皆为良将,更有糜竺掌财,陈群理法,这般阵容,便是袁绍、刘表也未必能及。”

程昱接口道:“更难得的是,他能让这些人各司其职,短短两年便让青、徐两州脱胎换骨。青州垦荒三十万亩,徐州盐税三百万缗,这份治政能力,实属罕见。”

曹操转过身,看向众人:“你们说,若是两年前,我与袁绍、袁术联手,趁他立足未稳时夹击青、徐,如今会是何等景象?”

郭嘉轻笑道:“主公,世间哪有那么多‘若是’?两年前袁绍正在与成大器鏖战纠缠,袁术刚在徐州吃了败仗,主公您则在兖州整顿黄巾余部,稳固司隶一带,谁也腾不出手来。况且……”

他话锋一转:“成大器能在乱世中迅速崛起,绝非偶然。即便当年三家联手,以他的智计和麾下的人才,未必会大败——说不定反而会让他打出同仇敌忾的气势,成就另一番局面。”

曹操点了点头:“奉孝说得有理。乱世之中,能者居之。成大器能走到今日,自有其过人之处。只是……”

他叹了口气:“没想到袁绍、袁术败得这么快。袁绍坐拥冀州,带甲四十万,却被成大器虚张声势吓住,不敢出兵;袁术更是昏聩,放着坚城不守,反而去袭扰广陵,简直是自取灭亡。”

荀彧道:“主公,如今成大器倾巢而出,讨伐袁术,正是我军的机会。”

“哦?文若有何高见?”曹操来了兴趣。

“成大器大军南下,徐州必定空虚,”荀彧道,“主公可趁机出兵,夺取徐州。此地地势险要,物产丰饶,若能拿下,既能扩充势力,又能遏制成大器的发展,可谓一举两得。”

程昱也道:“文若所言极是。只是成大器虽主力南下,却留了臧霸守泰山,张燕守平原,甘宁率水军布防,显然是防着我们和袁绍。若要取徐州,需得周密谋划。”

郭嘉摇着折扇,笑道:“依我看,不妨双管齐下。一方面,主公可派人联络袁绍,许以好处,让他出兵袭扰青州——袁绍虽优柔寡断,但见有利可图,未必不会动心。另一方面,可派人去淮南,暗中给袁术送些消息,让他按阎象的计策行事,坚壁清野,死守寿春,拖垮成大器的大军。”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狡黠:“只要成大器被袁术缠住,主公便可率十万大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徐州。届时成大器前有袁术,后有我军,进退两难,青、徐两州,便唾手可得了。”

曹操闻言,眼中精光一闪。他走到地图前,手指在徐州的位置重重一点:“奉孝此计甚妙!袁术虽是废物,却也能替我挡一阵;袁绍虽多疑,却也不会放过趁火打劫的机会。”

他看向众人,语气斩钉截铁:“传我将令,即刻整军!命夏侯渊为先锋,率两万精兵先行,直扑徐州的彭城;我率八万大军随后跟进,务必在成大器回师前,拿下整个徐州!”

“另外,”曹操补充道,“派使者快马前往冀州和寿春,按奉孝之计行事。告诉袁绍,若他出兵袭扰青州,我愿将平原郡割让给他;告诉袁术,若他能死守寿春三个月,我便出兵帮他击退成大器。”

谋士们齐声应道:“主公英明!”

曹操重新看向南方,嘴角露出一丝笑意。他知道,成大器是个劲敌,但这乱世之中,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劲敌,才更有征服的乐趣。

“成大器,你想取淮南,我偏要取你的徐州。”曹操喃喃自语,“且看这天下,最终是谁的囊中之物!”

窗外的阳光洒进堂内,照在曹操的脸上,映出他眼中的雄心与狡黠。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中原大地上悄然酝酿——成大器、袁术、曹操、袁绍,四方势力的角力,即将在青、徐、淮南的土地上,展开最激烈的碰撞。而那些身处乱世的百姓,只能在战火中祈祷,祈祷自己能在这场博弈中,寻得一丝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