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深知,在这个充满变数的时代,贸然卷入其中可能会带来无法预料的后果。他的首要目标是在适当的时候,将那些他心仪的将领和谋士带出长安,带回青州,以壮大自己的势力。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必须保持冷静和理智,不被眼前的局势所左右。他要像一个旁观者一样,观察着各方势力的动态,等待最佳的时机出手。只有这样,他才能在这场乱世的风暴中生存下来,并最终实现自己的野心。
就在成大器准备继续深入了解长安局势之时,一名亲卫匆匆步入书房,脚步急促,打破了书房内的宁静。亲卫单膝跪地,恭敬地呈上一张帖子:“主公,司徒府派人送来一张请柬。”成大器闻言,目光落在那张帖子上,心中涌起一丝疑惑:“司徒?王允?”他微微眯起眼睛,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警惕和思索,脑海中迅速回忆起与王允相关的种种信息。思索片刻后,他点头道:“让他进来吧。”亲卫却摇了摇头,回道:“那人留下请柬便离开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成大器伸手接过请柬,入手只觉质感上乘,竟是烫金贴子,在这乱世之中,这样的规格无疑是极高的礼遇,也足见王允对此次邀请的重视。他缓缓展开请柬,只见上面的字迹工整隽秀,笔力苍劲,内容看似是在唠家常,大意是听闻成大器返回长安,特邀他今晚过府一叙。“过府一叙?”成大器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容,心中暗自思忖。
在此之前,他一直对王允这段时间的异常沉默感到十分奇怪。按常理来说,王允这样一个老谋深算的人物,不应该毫无动静才对。然而,现在他终于明白了,原来这只老狐狸并不是真的闲赋在家,而是在暗中等待一个绝佳的时机。
毕竟,自己来到长安的时间并不长,知道这件事情的人可谓是凤毛麟角。除了徐晃、征东将军府的亲信以及徐荣之外,恐怕就没有其他人了解内情了。虽然徐荣有可能会把这件事告诉董卓,但考虑到信息传递所需的时间,王允能够如此迅速地得知消息,这就说明他在董卓身边安插了大量的眼线。
这些眼线不仅数量众多,而且极有可能是董卓的近臣。如此一来,王允就能及时掌握董卓的一举一动,这等手段实在是让人惊叹不已。成大器不禁对王允多了几分警惕和防备之心,毕竟这样一个心机深沉、手段高明的人,实在是太可怕了。
廖化凑上前来,接过帖子仔细查看,脸上满是诧异之色:“他找主公有什么事?不会是有什么阴谋吧?”成大器轻轻一笑,眼中闪过一丝狡黠:“什么事?去了就知道了。说不定,这正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他抬头看了看窗外的天色,夜幕已经完全降临,距离王允约定的时间已所剩无几。成大器当即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装,带上廖化,朝着司徒府的方向走去。
行走在长安的街道上,暮色愈发浓重,寒意也渐渐袭来。街边的商铺大多已经关门,只有零星几家还亮着昏黄的灯火,在夜色中显得格外孤寂。街道上行人稀少,偶尔有几个黑影匆匆而过,给这座城市增添了一丝神秘和紧张的氛围。成大器和廖化二人步伐沉稳,眼神警惕地观察着四周,不多时便来到了司徒府门前。
远远望去,司徒府犹如一座庞然大物般矗立在那里,其巍峨壮观的气势令人惊叹不已。朱红色的大门在夜幕的笼罩下,显得格外庄重肃穆,宛如一道坚不可摧的屏障,将府内与外界隔绝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