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求亲

杜如晦作为兵部尚书,妥妥的军方代表,更是极力反对和亲,这两天得到消息之后,各卫大将军已经找到他了,就连一直不出门的柴绍昨天也出了门,到兵部衙门找到他,阐述不支持和亲的想法,冯立作为在京的大将军代表,到了兵部衙门,直接敞开门说,和亲消息一经传出,手下士兵一片哗然,尤其是当初受伤的老兵,更是在自己帐前盟誓,要是朝廷让长公主和亲,自己就要那些支持和亲的大臣血溅五步。

杜如晦知道,这些大将军这次一致决定的事,要是自己这个兵部尚书不站出来反对,那这个官就算是当到头了,以后这些大头兵么没有人会把这个兵部尚书当回事了,再说兵部尚书就是要打仗,要给手底下大军找到对手,这样大家才有军功拿,天下太平兵部还有什么职权?天天练兵么。

随着冯立、赵恒、张方等人站出来支持兵部尚书,反对和亲,一些同意和亲的人立马转变风向,又提出来当初王昭君就是宫女,为了和亲被封为公主的,咱们并不是一定要几位长公主去和亲,只是说和亲这件事可以做,不如找一些女子来,封为公主进行和亲,比如王絮之类的,

赵瑞头都大了,絮儿是秦慕雨的女儿,被自己养在宫里,要是让她去和亲,秦慕雨能和自己拼命,这官员到底是咋想的,一定要让自己后宫不安宁是么?

这时三省高官也都开始站出来反对和亲了,房玄龄第一个站出来反对,当然他也有私心,陛下对几个长公主好的要命,和儿子房遗直关系这么好,自己可也一直盯着呢,要是房遗直能取到长公主中任何一位,那房家至少可以辉煌一个甲子没有问题,要知道皇帝现在不过才十四岁,过完年才十五,可以这样说,皇帝活多大,房家就会有多少年的辉煌。

这种事情,老谋深算的房玄龄怎么可能不算计,这次和亲风波之后,看来房遗直的亲事要赶紧提上日程了,皇帝还没有公主,就算有,要出嫁也是十好几年以后的事情了,现在皇家就四个长公主,再不下手,就没有了。

从几次和赵瑞的接触和口风来看,丹阳长公主一直没有议亲,陛下内心是比较中意一个人的,那就是秦怀玉,可惜秦家在李世民阵营中,现在一时半会回不来,陛下又不能明说,要是说出来了,最后秦家在外议了亲,那就尴尬了。

衡阳长公主和房遗直差不多大,以赵瑞对房遗直的重视,应该可行。房玄龄算计了以后,必须反对,要是两位长公主和亲了,那就只剩下两位了,自己在想求亲,那希望就小了,别忘了还有裴承先、李承业呢,别看杨淑妃在,李承业算起来是差了辈分,可在皇家根本不算事,要知道历史上李世民的闺女嫁给自己表叔表舅的好几个呢。

王家、杨家、太原王氏都在等着呢。房玄龄越想越不对,这事得赶紧了,再不下手就晚了,对了,还有阚棱的儿子,今年也十岁了。

房玄龄想到这里,直接站了起来,走到大殿中间,作为尚书右仆射,不但有座位,平时上奏也就在座位上朝陛下拱拱手就行了,根本不必要站起来,更何况还是要走到中间来说话。

“陛下,我朝虽是初立不过两年,但也是以军功起家,陛下南征北战从未有过败绩,现在区区吐谷浑就敢前来求娶公主,并以边疆安危当作筹码,是可忍孰不可忍,臣虽是文官但也可提刀上马为国分忧,突利不过是突厥一个分支的首领,自命可汗,难道颉利可汗的首级还不足以警醒他么?几位长公主是我大明明珠,身份尊贵,岂可下嫁异族,臣坚决反对和亲一事。“

杨恭仁等赶紧都站出来反对,朝堂风气便一下子改变了,反对和亲成了主流,赵瑞哈哈大笑,

“诸位说的在理,国家安定祥和、繁荣富强本就是我辈男儿责任,若是将边疆安全、国家安危寄于女子和亲一事上,那要我等男儿何用?几位长公主不会和亲,朕更不会收了其他女儿家封为公主和亲,这一点皇家女儿和百姓家闺女都是一样的,此事不可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