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砺剑

章武三年的秋风中,彭城朝廷如同一架绷紧了弦的战车,在初步品尝新政硕果的同时,以前所未有的效率和决心,开始了全面的战争准备。

内政的成果,此刻必须迅速转化为战场上的力量。

军制深化,汰弱留强。

兵曹在徐庶的主持下,颁布了更为细致的《章武军制令》。

明确各军编制、员额、赏罚条例,尤其强调“练为战,不为看”。

张飞在兖州大营开展了为期一月的“大比武”,优胜劣汰,将一批不合格的老弱兵卒转为屯田兵或地方郡兵,空出的员额,则从流民青壮及表现优异的屯田兵中择优补充。

张辽在西线,徐晃在汝南,皆依此例整顿所部,力求麾下皆为能战敢战之精锐。

武备革新,工坊昼夜不息。

工曹辖下的各处官营匠坊,成为了帝国最忙碌的地方。

得益于“渥洼部”匠人带来的塞外淬火、覆土烧刃等技法,与中原传统的百炼钢、灌钢法相互印证融合,幽州、冀州的铁官坊出产的刀剑甲胄,无论是韧性、硬度还是产量,都有了显着提升。

一批批制式更为统一、更加坚韧锋利的环首刀、札甲,以及射程更远、力道更强的强弓硬弩,被源源不断地运往前线各军。

尤其是汝南的徐晃部和兖州的张飞部,优先换装了这些新式装备。

同时,格物院根据前线反馈,加紧改良攻城器械,力求在未来的攻坚战中减少伤亡,提高效率。

马政与骑兵建设。

北疆不稳,战马来源受限,朝廷对现有战马极为珍惜。

兵曹设立专门的“马监”,统筹战马饲养、调训、医疗事宜。

同时,利用边境榷场,不惜以高价从乌桓、鲜卑部落手中收购良马,并尝试在并州、幽州等地建立官方马场,引进西域良种进行培育。

吕布虽被闲置,但其女吕玲绮在幽州协助毛玠整训骑兵,将并州狼骑的部分战法与朝廷军制结合,摸索新的骑兵战术,以应对来去如风的胡骑。

粮秣转运,血脉畅通。

户曹陈宫与工曹协同,动用大量民夫,疏浚了连接黄河、淮水的主要漕运河道,并在关键节点增设转运仓。

朝廷新设立的“漕运司”统一调度船只,建立起一条从河北、青徐腹地直达汝南、兖州前线的相对高效的后勤补给线。

得益于去岁的丰收和常平仓的储备,前线的粮草、被服、药材储备日益充盈。

情报网络,无孔不入。

刘晔执掌的暗线系统以前所未有的强度运转起来。

针对曹操,大量细作潜入豫州、司隶,密切关注曹仁大军动向及粮草集结情况,甚至尝试收买其军中低级官吏。

针对北疆,精通胡语的探子混入部落,一边散布朝廷的怀柔政策,一边收集峭王联军的情报。

针对西凉,数批精锐暗卫伪装成商贩、流民,不惜代价向金城渗透,目标直指那神秘的“神物”和西域商队首领。

外交纵横,牵制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