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总结道,“青徐余孽未清,并州整合维艰,边境互市利弊参半,士族心怀怨望……此皆内政之疥癣。而外患,”
他指向舆图,“曹操失汝南,必不甘心,恐有报复之举。
孙权虽暂缓攻势,然虎视眈眈。
西凉韩遂,稳坐金城,联络羌胡,其势日张。”
“更可虑者,”徐庶补充,
“新政虽利国,然触及豪强、士族利益甚深。
彼等明面不敢反抗,暗地里串联勾结,恐生事端。
去岁青徐之乱,便是明证。”
蔡琰颔首,她深知改革从无坦途。
自己凭借重生优势与郭嘉遗泽,占据了先机,但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将这初步的成果转化为持续的力量,并消化掉改革带来的反噬。
“新政既已见效,便当坚定不移!”
蔡琰声音清越,带着不容置疑的决心,
“然推行之法,需刚柔并济,因地制宜。
公台,赋税征收,对幽、并州等地,可再宽限半年,以示朝廷休养生息之意,但户曹需加紧清丈田亩,厘定户籍,此乃长远之基,不可因一时之困而懈怠。”
“孔明,市舶司与边境榷场乃朝廷耳目与财源重地,需选派廉干之臣负责,严查贪渎,同时可尝试与胡商约定,部分交易以金银或朝廷认可的‘盐引’、‘茶引’结算,逐步建立信用的同时,收回钱币之利。”
“子扬,科举之制,暂不宜大张旗鼓,然求贤之路不可断。
可令各州郡长官,每年必需举荐一定数量的寒门贤良、明经博士乃至匠作巧匠,由礼曹与吏曹共同考核,量才录用。
以此,徐徐图之。”
一条条指令,旨在巩固成果,化解矛盾,将新政推向深入。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
就在朝廷致力于内政梳理之时,数道来自不同方向的急报,几乎同时打破了彭城的平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一道,来自汝南的徐晃。
斥候发现,曹操大将曹仁,已率精锐步骑自颍川方向南下,兵锋直指汝南!
同时,豫州境内多处郡县出现粮草大规模集结的迹象,显然,曹操的报复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