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三面烽烟

江夏失守的余波尚未平息,章武二年的深秋,天下局势如同被投入巨石的湖面,涟漪骤起,波澜丛生。

襄阳城内,刘备面对溃败的关羽和汹汹而来的周瑜兵锋,展现出了与其“织席贩履”出身不符的坚韧与政治智慧。

他并未因惨败而气馁,反而迅速整合溃兵,凭借朝廷正式册封的“荆州牧”大义名分,在南郡、武陵等地大力招揽人心,启用马良、伊籍等本地士人,同时加紧联络五溪蛮族,试图构建一道新的防线。

他对朝廷的援助感激涕零,但求援的言辞却从最初的急切,转为更具策略性的“共襄国难”,显然,这位汉室宗亲在巨大的压力下,正迅速调整着自己的定位与策略。

江东,建业宫阙。

周瑜攻克江夏的捷报,如同一剂强心针,让以他为首的进取派声势大振。

吕蒙、甘宁等将领摩拳擦掌,力主乘胜追击,一举拿下南郡,将刘备彻底赶出荆州。

然而,黄忠水师在沿海的骚扰性攻击虽未造成致命损伤,却实实在在地牵制了部分江东水军力量,更让孙权感受到了来自背后的威胁。

以张昭为首的保守派再次强调“根基未稳,不宜四处树敌”,尤其担忧与朝廷关系彻底恶化。

孙权的案头,一边是周瑜请求增兵、继续西进的激昂奏报,另一边则是朝廷使者那份措辞微妙、既示强又留有余地的国书,以及沿海不断传来的遇袭消息。

这位年轻的雄主在巨大的机遇与风险之间,再次陷入了深深的权衡与摇摆,进军的速度不由自主地慢了下来。

而真正的风暴眼,却悄然转移到了看似平静的西北。

许昌。

曹操看着案头堆积的战报,嘴角露出一丝一切尽在掌握的冷笑。

荆州的战火,东南的摩擦,都在他的预料之中,甚至是他乐于见到的。

他真正的杀招,并非渡河北上,也非支援孙权,而是落在了西凉!

就在夏侯渊大军陈兵潼关,吸引朝廷与马超注意力的同时,曹操埋下的暗棋发动了。

被马超打压、岌岌可危的韩遂,在曹操秘密使者(持有毛玠截获密信的那条线)的穿针引线下,突然与马超麾下大将梁兴、侯选等人勾结,于内部发动叛乱!

叛乱发生在马超与夏侯渊对峙的关键时刻,西凉军心大乱。

夏侯渊趁机猛攻,马超腹背受敌,虽凭借个人勇武奋力厮杀,却难挽败局,最终在乱军中仅率少数亲随突围,不知所踪。

其父马腾在混乱中被韩遂所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