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暗潮汹涌

密报称,孙权在是否与朝廷彻底对立的问题上,正陷入巨大的犹豫之中。

以张昭为首的文官集团,力主“保境安民”,认为朝廷势大,且据有大义名分,不应轻易与之交恶,甚至可借此机会缓和与朝廷关系,换取北方边境的安宁。

而以周瑜、鲁肃为首的武将及少壮派,则坚持“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的战略,认为刘备新得荆州,立足未稳,正是夺取荆州,全据长江天险的千载良机,至于朝廷,待整合荆州后,凭借长江之险,足以抗衡。

“孙权……在犹豫。”

蔡琰看着这两份矛盾却又合理的情报,嘴角勾起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孙仲谋并非其兄孙策那般锐意进取,他更善于权衡利弊,守成有余而开拓稍显谨慎。

这种性格,在此刻,便成了可以利用的破绽。

“主公,此乃天赐良机!”

刘晔兴奋道,“孙权犹豫,周瑜欲动刘备,曹操又陈兵西线。

我军正可趁此机会,或拉拢孙权,共抗曹操;

或坐视孙刘相争,收取渔利!”

庞统却持不同意见:

“拉拢孙权?

无异于与虎谋皮!

其心难测,今日可联,明日便可叛。

不如趁其与刘备纠缠,我军猛攻曹操!

只要击溃曹贼,孙权孤掌难鸣,届时是战是和,皆由我朝廷定夺!”

诸葛亮沉吟片刻,提出了一个更为稳妥的策略:

“亮以为,可三管齐下。

其一,对曹操,继续加强黄河、西线防御,示敌以强,使其不敢妄动。

其二,对刘备,可遣一使者,以朝廷名义,‘关切’其江夏防务,并暗示朝廷愿提供些许粮草军械‘援助’,助其抵御江东,令孙刘之争更为激烈,互相消耗。

其三,对孙权……”

他目光微闪:

“派一能言善辩之士,持主公亲笔信前往建业,面见孙权。

信中不必提联盟之事,只畅谈汉室正统,天下大势,分析曹操乃国贼,朝廷方为正统,并‘无意间’透露朝廷已知晓周瑜在沿海的小动作,点到即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