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焦土明策与民心所向

郭嘉锦囊上的字迹潦草而决绝,仿佛带着他病体支离时最后的狠厉与远见。

绢布上只有寥寥数语,却似黑暗中劈开的一道冷电:

“若事不可为,弃陈留,行焦土之策。焚仓廪,毁武库,不可资敌。然需善待百姓,宣曹、袁之暴,愿随者同行。携天子并核心文武,轻骑疾走,东向徐州,投刘备以续汉祚。留空城与焦土于曹、袁,使其争食而互噬。另,可密使公孙瓒急攻袁绍之后,许以朝廷敕封;说孙策急击袁术,索还玉玺。乱,方可求生。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终可复得。”

“存人失地,终可复得……”蔡琰默念着这最后八个字,指尖因用力而微微发白。

这计策狠绝,主动放弃根基,行焦土之策,但其核心,“携民”!

并且明确了撤退方向,有计划、有目的的战略转移。

东向徐州,投刘备!

这无疑是将汉室最后的希望,押在了那位以仁德着称的刘皇叔身上。

堂内众人看过绢布,神色各异,但相较于之前的彻底绝望,眼中多少燃起了一丝带着悲壮的希望之火。

有计划,就比坐以待毙强。

“执行吧。”

蔡琰的声音斩钉截铁,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元直,立刻依计安排撤离序列,规划东去徐州路线,优先保障天子、百官及愿意随行的百姓安全。公台,负责执行焦土之策,焚毁所有重要仓储、武库,务必彻底,但严禁扰民、伤民!子纲,即刻起草诏令,敕封公孙瓒、孙策,并密令送至各路将领手中!”

“那……百姓若不愿离乡?”徐庶问道,带着一丝忧虑。

蔡琰走到窗边,望着窗外惶恐不安的街巷,声音清晰而沉重:

“张贴安民告示,坦诚局势之危,言明曹、袁军纪不彰,恐有屠戮之祸。朝廷不忍弃民,愿携百姓同行,共赴徐州,以求生机。开放非必要府库,分发钱粮与民众,去留……自愿。”

命令下达,陈留这台战争机器,开始了它最后,也是最悲壮的运转。

陈留城内,当百姓们看到朝廷并未抛弃他们,反而分发钱粮,组织撤离,许多原本惶恐不安的人心渐渐安定下来。

告示上对曹军、袁军可能暴行的描述,更激起了民众的恐惧与同仇敌忾之心。

“朝廷没有丢下我们!”

“跟着陛下,跟着蔡大家,去徐州!”

“誓死相随!”

大量百姓扶老携幼,带着简单的行囊,加入了东迁的队伍。

人流浩浩荡荡,虽然缓慢,却秩序井然,充满了悲壮的气息。

赵云率领的白马义从和陈留最后的精锐,护卫在队伍的两翼和后方,警惕着可能的追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