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详细布置道:“子龙可加强边境巡防,但要避免与袁绍军直接冲突。我们现在需要时间消化战果。”
赵云领命而去后,徐庶忧心道:“曹操此举,分明是要将我们置于与袁绍对抗的前线。”
“元直看得透彻。”
郭嘉点头,“但危机中也藏着机遇。若我们能借治理东郡之机,将势力向北延伸,将来图谋河北也就有了跳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果然,曹操的任命在兖州引起了不小震动。
许多东郡士人纷纷前来陈留,希望在新主手下谋取出路。
郭嘉趁机向蔡琰建议:“主公可派遣杜袭、卫臻等能吏前往东郡,以协助赈灾、兴修水利,逐步掌握地方政务。”
与此同时,他也提醒:“但我们真正的重心仍要放在陈留。东郡可以经营,但不能因此分散我们的核心力量。”
这个稳健的策略很快见效。
杜袭等人到东郡后,确实改善了当地民生,赢得了百姓拥戴,军权也牢牢掌握在陈留手中。
消息传到昌邑,曹操对程昱道:“蔡琰倒是厉害。既然如此,那东郡就暂时给她吧。我们正好集中精力休整军队。”
这时,一个新的消息打破了平静:刘备正式接受陶谦让予的徐州牧之位。
郭嘉得知后,立即向蔡琰进言:
“主公,这是我们的机会。可遣使前往徐州,一方面祝贺刘备,一方面商议共同制衡曹操之事。”
“奉孝是想借刘备之力制衡曹操?”
“正是。”郭嘉颔首,“有刘备在东南牵制,曹操就不敢对我们轻举妄动。”
于是派人出使徐州。
这一次,双方达成了共同制衡曹操的协议。
这个联盟引起了曹操的警惕,但此时他需要时间恢复实力,只得暂时隐忍。
夜色渐深,中牟城头灯火通明。
蔡琰远眺北方,轻声道:“奉孝,我们这条路,能走多远?”
郭嘉羽扇轻摇:“主公放心,只要步步为营,终有一日,这天下当有女子的一席之地。”
而在遥远的吴郡,蔡邕也听说了女儿近来的成就。
他在给学生的信中写道:“吾女昭姬,不让须眉。乱世出英雄,何必分男女?”
这句话,或许道出了这个时代最动人的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