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心中并无太多意外,历史的惯性依旧强大。
但亲身置身于这洪流之中,感受着时代巨轮的碾压,仍让她感到一丝窒息般的紧迫。
曹操,这位未来的北方霸主,如今已成了她的顶头上司,近在咫尺。
与这样一位雄主为邻,如同与虎谋皮。
一步行差踏错,便是万劫不复。
她铺开绢帛,沉吟片刻,开始亲自执笔,以极其恭谨的语气,写下一封贺表。
信中,她盛赞曹操“命世之才,解民倒悬”,对自己“不得已”代管陈留西部数县之事加以解释,重申保境安民之志,并表示“谨奉州牧钧令,愿效犬马之劳”。
姿态放得极低,措辞却滴水不漏。
同时,她下令徐庶、陈群,加快对陈留郡地区的掌控。
曹操新立,首要之敌是盘踞在东部的数十万青州黄巾,暂时无暇西顾,这给了她最后的时间窗口。
陈留太守张邈,此刻的心情更是复杂难言。
他昔日与曹操、袁绍皆是好友,如今曹操一跃成为他的上司,而他的郡治陈留城,却仿佛成了孤岛,被蔡琰实际控制。
曹操的使者很快也到了陈留城,带给张邈的并非责备,而是安抚与共同对抗黄巾的邀请。
张邈深知,自己已无力独自掌控整个陈留郡,在曹操和蔡琰的夹缝中,他必须做出选择。
是彻底倒向曹操,还是默许蔡琰的扩张,以求一个缓冲?
最终,现实的考量占据了上风。
张邈默认了蔡琰对陈留的控制,甚至暗中收缩兵力,将主要力量集中于郡治陈留城及其周边。
得到张邈默许和曹操无暇西顾的双重机遇,琰堡的力量如同悄然蔓延的藤蔓,迅速覆盖了陈留郡剩余的大部分区域。
过程并非全无抵抗,个别忠于刘岱或张邈的县令、豪强试图阻拦,但在琰堡软硬兼施(或武力威慑,或利益拉拢)的手段下,大多很快瓦解。
至初平三年三月,除郡治陈留城外,整个陈留郡,已落入蔡琰的掌控之中。她的地盘和人口,再次实现了飞跃式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