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秋肃青徐

别驾王彧劝道:“明公息怒。当务之急,是调兵遣将,阻黄巾于境外。若使其窜入兖州腹地,生灵涂炭,恐伤明公威望。”

刘岱强自镇定:“传令!命山阳太守袁遗、任城国相,紧闭城池,坚壁清野!再调东郡兵马,前往阻截!”

他心中盘算,若能击溃这股黄巾,不仅能解除危机,或还可收其部分降卒,扩充实力,届时再回头收拾那蔡琰女流,易如反掌。

然而,他低估了青州黄巾的数量和破坏力,也高估了麾下郡国兵的战斗力与决心。

就在刘岱调兵遣将之际,一支规模庞大的黄巾队伍,在其首领司马俱的率领下,突破边境防线,涌入山阳郡北部。

他们如同蝗虫过境,焚烧坞堡,劫掠乡里,兵锋直指山阳郡治昌邑县(此昌邑县属山阳郡,非兖州州治昌邑城,汉代有两地同名)。

战报如雪片般飞向昌邑州牧府,刘岱又惊又怒,不得不亲率主力前往镇压。

兖州东部的局势,骤然紧张起来。

琰堡,议事堂。

徐庶正在向蔡琰汇报最新情报。

“主公,韩冲传来密报,青州黄巾大部已受流言影响,开始南下。其中较大一股,号称十万,由渠帅司马俱率领,已攻入山阳郡,刘岱被迫率军亲征。”

“好!”蔡琰眼中闪过一丝锐芒,“刘岱被拖在东部,我军时机将至。”

陈群却面露忧色:“主公,黄巾势大,若刘岱不能阻其兵锋,任其流窜,恐亦会波及我陈留。且刘岱虽出兵,昌邑必然空虚,然我军若此时动兵,以何名义?擅攻州郡,恐成众矢之的。”

蔡琰沉吟片刻,目光扫过堂下众人,缓缓道:

“长文所虑极是。名义……需要一个堂堂正正的名义。”

她顿了顿,看向石韬,“广元,我命你草拟一道檄文,内容嘛……便历数刘岱为政昏聩,不能保境安民,致使黄巾荼毒生灵,更兼此前构陷忠良(暗指其攻打琰堡),无德居此州牧之位。我蔡琰,承天子(虚指)之望,为保陈留百姓,不得已而暂领陈留郡事,以待朝廷明诏。”

此乃“先声夺人”之策,虽不免有“掩耳盗铃”之嫌,但在乱世,有一个看似合理的借口,总比赤裸裸的抢夺要好听得多。

孟建问道:“主公,即便有名,我军兵力,攻取陈留郡治陈留城,可有把握?”

蔡谷立刻抱拳:“末将愿立军令状!”

蔡琰摆手制止蔡谷,冷静分析:

“陈留太守张邈,与刘岱并非一心。刘岱主力东征,陈留守军不多,且张邈此人,重名好士,未必愿为刘岱死战。我军可先取陈留郡西部诸县,若能说动张邈,或可不成而屈人之兵。即便不成,以我琰堡精兵,骤然而发,攻其不备,胜算亦在七成以上。”

她心中还有一个倚仗,那便是记忆碎片中,张邈后来与曹操反目,迎吕布入兖州,说明其并非坚贞不贰之人,在强压与利益诱惑下,立场是可以动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