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红妆素手织锦绣

“主公,这……恐惹非议。”夏侯令女低声道。她深知世情,女子劳作本是常事,但如此公然组织,并给予近乎平等的报酬,必会触动某些人敏感的神经。

“非常之时,行非常之法。”

蔡琰语气不容置疑,“男子执干戈以卫社稷,女子为何不能凭素手以丰衣食?堡中存亡,非独男子之责。此事,我意已决。”

她目光扫过众人,带着一种鼓舞的力量:

“我要让这琰堡,不仅男子能凭勇力功勋出人头地,女子亦能凭巧手慧心,养活家小,赢得尊重!”

人群中,一些女子的眼睛亮了起来。

乱世之中,她们往往是最无助的一群,如今,似乎看到了一条可以依靠自身力量生存下去的道路。

“女子工坊”的设立,起初果然引来了些许议论。

一些老成持重者私下摇头,认为女主公此举过于“标新立异”。

然而,当第一批由新织机织出、质地更为细密均匀的布匹从工坊流出,当第一批参与工坊劳作的妇人,真的用自己挣得的工钱换到了额外的粮食,给家中孩儿添了一件新衣时,那些议论声便渐渐小了下去。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女子工坊”竟也成了吸纳流民、稳定人心的又一利器。

许多拖家带口前来投奔的流民,见家中女子亦能凭借手艺获得生计,对琰堡的归属感顿时大增。

这一日,蔡琰正在典制阁与陈群、杜袭商议新拟的《工坊管理条例》,徐庶与蔡谷联袂求见,二人脸上皆带着风尘与凝重。

“主公,边境急报!”蔡谷声音急促,“刘岱那老儿,见封锁难不倒我们,竟派其麾下大将王彧,率五千兵马,进驻离我边境仅三十里的汾丘!其意不善!”

“王彧?”蔡琰目光一凝。

此人她略有耳闻,是刘岱麾下较为善战的将领。

徐庶补充道:“据探,王彧兵马精锐,且携带了不少攻城器械。看来,刘岱是铁了心要动武了。”

阁内气氛顿时紧张起来。

琰堡虽经整顿,可战之兵不过四千余,且分守各处。

若王彧倾力来攻,压力巨大。

陈群沉吟道:“刘岱选择此时动兵,或是得知我等与黑山军交易,恐我坐大,故而先发制人。”

杜袭亦道:“我军新立,兵力未丰,不宜硬拼。或可凭坚城固守,耗其锐气?”

“固守自是应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蔡琰缓缓起身,走到沙盘前,目光落在汾丘与琰堡之间的地形上,

“然,一味固守,便是将主动权拱手让人。刘岱可以不断增兵,骚扰我屯田,断我外援。时间一长,堡内人心必乱。”

她手指点向沙盘上一处险要山谷:“元直,你以为,此处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