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云起龙骧

“此外,”蔡琰的手指又移向河内郡,“河内太守王匡,与家父曾有数面之缘,其人性情耿介,并非刘岱铁杆。可让毛玠先生设法与之联络,陈说利害。即便不能直接通商,若能借道河内,连通并州,亦是活路。”

一条条指令清晰下达,将看似无解的困局,撕开了几道口子。

便在此时,堂外传来一阵急促而熟悉的脚步声。

众人回头,只见风尘仆仆的毛玠,正快步走入堂内,脸上带着难以抑制的喜色。

“主公!喜讯!天大的喜讯!”毛玠甚至来不及行礼,便激动地说道,“颍川有贤士来投!而且……不止一人!”

“哦?”蔡琰眼中闪过亮光,“孝先先生慢慢说,是哪几位贤士?”

毛玠深吸一口气,平复一下心绪,道:“乃颍川陈氏之陈群,陈长文!还有其友,汝南名士杜袭,杜子绪!二人已至堡外!”

陈群!杜袭!

此二人之名,即便在颍川那名士如云之地,亦属佼佼者。

陈群出身颍川陈氏,年少便有贤名;杜袭亦以品行高洁、学识渊博着称。

他们的来投,其意义远超石韬、孟建!

堂内众人,包括徐庶,脸上都露出了惊喜之色。

此二人若能真心归附,琰堡文官体系,将得到质的飞跃!

蔡琰心中亦是波澜涌动,但她面上依旧沉静,只微微颔首:“快请。”

片刻,两位青年文士在引导下步入堂中。

当先一人,年岁稍长,面容清癯,目光沉静,举止间自带世家风范,正是陈群。其后一人,相貌儒雅,气度从容,乃是杜袭。

二人见到堂上主位竟真是一位如此年轻的女子,眼中虽有一闪而过的惊异,但很快便恢复如常,依礼躬身:

“颍川陈群(汝南杜袭),拜见蔡大家。”

他们用的是“大家”之称,而非“堡主”,其中微妙,众人皆知。

蔡琰起身,虚扶一下,语气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仪:“二位先生不必多礼。琰堡僻陋,能得二位大贤屈尊降临,实乃琰之幸事,亦是堡中百姓之福。不知二位先生远来,所为何事?”

陈群抬头,目光坦诚,直言不讳:

“群与子绪,感于大家巾帼之姿,能于乱世中保境安民,更发布‘靖难’之檄,心向往之。然,投效之事,关乎一生志向。敢问大家,您立此‘靖难军’,究竟欲至何地?是欲效仿春秋霸主,匡扶周室?还是……另有所图?”

小主,

此言一出,满堂皆静。这是直指核心的质问,关乎琰堡未来的根本方向。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蔡琰身上。

蔡琰并未立刻回答。

她缓步走下主位,来到陈群与杜袭面前,目光清澈而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