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汴水残阳血未凝

当洛阳的冲天火光映红西方天际,董卓挟持天子百官仓皇西遁的消息传来,关东联军大营并未如想象中般爆发出复仇的怒吼,反而陷入了一种更令人心寒的死寂与算计。

诸侯们各怀鬼胎,面面相觑。

追击?那意味着要面对吕布率领的西凉铁骑殿后部队,意味着巨大的伤亡和消耗。

而“救回”那个被董卓捏在手中的小皇帝,对许多人而言,并非当务之急,甚至可能是个烫手山芋。

他们的目光,更多投向了因这场动乱而权力真空的邻近郡县,投向了如何瓜分联军溃散后留下的遗产。

在这片令人窒息的沉默与观望中,唯有曹操,这位志在匡扶汉室的骑都尉,愤然而起!

“诸公!”曹操立于帐中,目视袁绍及在场诸侯,声音因愤怒而微微颤抖,

“董卓焚烧宫室,劫迁天子,海内震动,不知所归!此天亡之时也,一战而天下定矣!诸公何疑而不进?”

他的目光扫过袁绍、袁术、刘岱、张邈等人,看到的却是闪烁、迟疑,甚至是一丝冷漠。

袁绍捻着胡须,慢条斯理:“诸兵疲困,进恐无益。”

袁术冷哼一声,不置可否。

其余诸侯,或低头不语,或顾左右而言他。

曹操的心,一点点沉入冰窖。他明白了,这些昔日慷慨激昂的盟友,早已将“讨董”的大义抛诸脑后,心中盘算的,尽是自家那一亩三分地的得失。

“竖子不足与谋!”曹操再也按捺不住胸中郁垒,猛地一挥袖,转身大步出帐!他知道,指望这群人是没用了。

回到自家营寨,曹操立刻召集麾下将领——族弟夏侯惇、夏侯渊,本家曹仁、曹洪,以及卫兹等愿意追随他的部众。

他目光灼灼,扫过这些忠诚的面孔:

“董卓弃洛阳而西走,此乃天赐良机!彼携天子公卿,队伍臃肿,行军必缓!我等若轻骑疾进,昼夜兼程,或可于汴水之畔追及,救回圣驾,挽狂澜于既倒!诸君可愿随我一行?”

“愿随主公!”众将慨然应诺,虽知此行凶险,但为主公壮志,亦为心中未泯的忠义,皆愿效死力。

没有粮草支援,没有友军呼应,曹操毅然率领着仅有的数千本部兵马,脱离联军大营,星夜兼程,向西追击!

与此同时,率先进入洛阳废墟的,是长沙太守孙坚所部。

联军逡巡不前时,孙坚凭借其勇烈与果决,率先向董卓控制的区域发动进攻,且战且进,竟是第一支抵达洛阳的关东兵马。

然而,映入他眼帘的,并非预想中的帝都繁华,而是一片触目惊心的焦土残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