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暗羽南飞渡潇湘

琰堡的讨董檄文犹如一颗巨石,猛然砸入了兖州北部那原本平静如镜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

这篇檄文如同一道闪电划破夜空,让周边郡县和豪强们如梦初醒,他们惊讶地发现,这个一直以来以女子为主导的琰堡,竟然不仅拥有不俗的势力,更有着如此鲜明的政治立场。

一时间,人们对琰堡的看法褒贬不一。

有人对蔡琰的胆识钦佩有加,认为她敢于公然挑战董卓这样的强权,实在是勇气可嘉;

也有人在暗中讥笑琰堡不自量力,觉得一个小小的城堡怎么可能与董卓这样的庞然大物抗衡。

还有一些人则开始重新审视他们与琰堡的关系,思考是否应该调整自己的立场。

然而,外界的种种猜测和议论都只是停留在表面。

蔡琰的真正意图,绝非仅仅是通过一篇檄文来表达对董卓的不满那么简单。

就在众人的目光都被西方战事所吸引的时候,琰堡内部正在悄然进行着一项更为隐秘且重要的行动。

这项行动的核心代号为“南顾”,其目标直接指向千里之外的荆襄之地。

这个地方远离兖州北部的喧嚣与纷争,宛如一片世外桃源,但在蔡琰眼中,它却是一个充满潜力和机会的地方。

书房内,灯烛摇曳。蔡琰、单福、毛玠,以及一位面色沉稳、眼神精干的中年男子围坐在一起。

此人名叫沈岭,原是荆州襄阳一带的行商,因精明强干、熟悉南国风土人情,且对琰堡理念深为认同,被毛玠发掘,现为“靖安司”负责南方事务的主事。

“沈主事,荆襄近日情势如何?”蔡琰开门见山。

沈岭拱手,条理清晰地汇报:

“回堡主。自洛阳大乱、董卓擅权以来,荆州震动较兖州更甚。刺史王睿,庸碌无能,面对乱局束手无策,近日更因与本土大族蒯氏、蔡氏(此蔡氏非堡主宗族)在应对流民和孙坚(此时孙坚为长沙太守,正起兵讨董)部属过境等问题上矛盾激化,威望扫地。州内人心浮动,皆言王睿不久于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