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陈留会盟,暗流

陈留郡治所在之城郭,远非圉县所能比拟。城高池深,车水马龙,官署林立,自有一番州郡气象。

蔡琰一行的到来,并未引起太大轰动,但五十名盔明甲亮、纪律严明的“琰堡锐士”,还是让守城兵卒和往来行人侧目,暗自揣测这是哪家俊彦。

下榻驿馆后,毛玠即刻外出拜访故旧,打探消息。蔡琰则静坐室内,梳理思绪。

单福临行前的叮嘱言犹在耳,她知道,此番与会,自己代表的不再仅是蔡家琰堡,更是陈留北部诸多依附或观望势力的一种可能。

翌日,“观酺”在郡守府前的校场举行。旌旗招展,甲士环列,郡中大小官吏、属县长吏、以及受邀的地方豪强、名士齐聚一堂。

当十二岁的蔡琰在毛玠陪同下,从容步入会场时,原本嘈杂的场面瞬间安静了几分。无数道目光投射过来,好奇、审视、惊讶、乃至不屑,不一而足。

太守张邈端坐在主位上,当他看到蔡琰步入厅堂时,立刻站起身来,脸上露出亲切而和煦的笑容,主动迎上前去。

张邈热情地说道:“蔡校尉年纪轻轻就如此有作为,真是令人钦佩啊!你不辞辛劳,远道而来,实在是太辛苦了!”

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蔡琰的高度赞赏和重视,这种举动无疑是在抬高蔡琰的身份和地位。

面对张邈的热情款待,蔡琰表现得非常谦逊和恭敬。她微微躬身,行了一个标准的礼节,然后微笑着回应道:

“承蒙使君的召唤,蔡琰深感荣幸。保卫疆土、安抚百姓,本就是我分内的职责,实在不敢称辛苦。”

她的言辞得体,既表达了对张邈的尊重,又显示出自己的谦逊和敬业精神。

饮宴交谈间,张邈将蔡琰引荐给在场诸人,如郡丞、都尉、功曹等要员,亦有一些地方大姓代表。

蔡琰始终保持着符合年龄的谦逊,却又在言谈间不经意地流露出对郡北地理、民情、乃至黑山军动向的熟悉,其见解每每切中要害,令一些原本心存轻视者渐渐收起了小觑之心。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持友好态度。席间,一位据说是与孙轻部有过暗中往来、对琰堡崛起颇为不满的本地豪强,借着酒意,阴阳怪气地问道:

“听闻蔡校尉麾下兵精粮足,连黑山贼亦惧三分。却不知,若贼人大举来犯,凭琰堡一隅之力,能支撑几时?可莫要届时还需郡府发兵救援才好。”

此言一出,场面略显尴尬。毛玠正欲开口,蔡琰却已放下手中杯盏,目光平静地看向那人,声音清越:

“保境安民,上下同欲而已。琰堡虽小,然将士用命,百姓归心,墙垣坚固,更兼北面诸亭驿、坞堡皆愿互为唇齿。贼若来,自有迎头痛击之策。至于郡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