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荆襄客,风云际

那小郎中沉默片刻,抬头看向蔡琰,目光复杂,终于长叹一声:

“小姐明鉴。小人……小人确实并非只为送信而来。”

他顿了顿,似乎下定了决心,

“指使小人者,乃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士人。至于‘徐先生’……实不相瞒,并无此人,乃是一个代号,意在试探接收信件者是否为其同道。而这‘颍川遗音’……”

他压低了声音:

“可能指的是颍川一位隐士,精通韬略,有经天纬地之才,其声名虽未显于诸侯,却在颍川士林中悄然流传。那位士人让小人传此讯息,意在……或许是想借此与小姐结个善缘,告知天下英才并非仅存于明面之上。”

蔡琰心中剧震!颍川隐士!难道是……她强压下翻涌的心绪,面上不动声色:“那位隐士,姓甚名谁?”

郎中摇了摇头:“其名讳,小人亦不知晓。”

虽然名讳未出,但指向已足够清晰!蔡琰几乎能肯定,这“颍川遗音”指的正是尚未出山的颍川众多大才之一!

以前世见闻,这个时候的颍川应该还没有人出仕才对,不过这封密信,究竟是不是其中一人的消息。是谁?是谁在背后推动?是友是敌?

毛玠亦是面露惊容,显然也联想到了什么。

他沉声问那郎中:“你口中的颍川士人,为何要你将此消息送至我琰堡?他又如何知晓我家主公?”

小郎中道:“小姐一曲退黄巾之事,已在兖州之地悄然传开。那位士人言,蔡小姐虽为女子,然胆识过人,智略非凡,非常人也。或可……或可留意天下英才,以备将来。”

他顿了顿,补充道,

“小人观小姐治堡,井井有条,仁德待下,方敢坦言。若小姐觉得小人所言尚有几分用处,小人……小人愿留在堡中,效犬马之劳,以医道略尽绵力,总胜于在外漂泊,朝不保夕。”

蔡琰凝视着这名郎中,他虽身份低微,但言辞清晰,观察敏锐,且懂文墨,通医理,绝非凡俗。

更重要的是,他带来了可能关于颍川大才的宝贵信息,无论其背后之人目的为何,这信息本身价值连城。

“你叫什么名字?”蔡琰问。 “小人……单福。”郎中答道。

单福!徐福!徐庶!颍川!蔡琰心中顿时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