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织网初探

她并未急于发表意见,而是在庄头的引导下,先是像模像样地查看了越冬小麦那稀稀拉拉、蔫黄可怜的苗情,仔细询问了春耕的种子、畜力准备情况。

言语间,她不经意地引用了些许《汜胜之书》里的农学知识,比如如何选种、如何利用田间杂草肥田,虽只是皮毛,却已让庄头等人刮目相看,不敢因她年幼而有丝毫怠慢。

随后,她提出想去看看庄上的库房和护卫们平日歇脚操练的地方。

庄头虽觉诧异——哪有闺阁小姐对这些感兴趣的?但女公子发话,自然遵从。

库房的情况比她预想的稍好,存粮粗略估计够庄上人口吃到夏收,但仓储方法颇为粗放,粟米直接堆在地上,虽有木板垫底,仍易受潮霉变。

护卫则更显松散,约有二三十名青壮,多是庄客子弟,平日半农半兵,训练明显不足,器械也只是普通的棍棒柴刀,仅有几把保养不善的环首刀,刀刃上甚至能看到锈迹。

巡视一圈后,蔡琰心中已有了初步的计划。

她没有立刻指手画脚,而是将庄头和李福伯请到一旁避风处,和颜悦色地说道:

“李庄头辛苦,诸位也辛苦了。我见庄户们皆很勤勉,庄头管理亦是用心。只是这水渠年久失修,库房也有些潮气,恐有损耗。护卫兄弟们守护庄园,栉风沐雨,亦是不易。”

她语气温和,先予肯定,继而话锋微转:

“这些情形,我回去后会细细禀明母亲。我们蔡家是诗礼传家,断不会亏待用心做事的人。如今外面似乎不太平,更要上下齐心,共度时艰。”

她的话既点出了问题,又给予了安抚和承诺,让李庄头等人心中忐忑稍安,连声称是,感激女公子体恤。

回府的马车上,蔡琰沉默不语,脑海中飞速整合着今日所见所闻。

粮储需改进,护卫需加强,水利需修缮……千头万绪,但核心是人和制度。

直接提出超越时代的方案是行不通的,她需要找到符合当下条件的“最优解”,并通过母亲和福伯来推行。

当晚,蔡琰再次求见母亲。这次,她带来了几卷竹简,是《管子·度地》和《史记·货殖列传》的节选。

“母亲,”她展开竹简,指着上面的字句,目光清亮:

“女儿今日去田庄,见闻颇多。尤其是这粮储之法,似有可改进之处。您看,《管子》中曾言,‘仓廪实而知礼节’,但这‘实’亦需讲求方法。书中虽未详述,但女儿在想,是否可命人在仓廪底部铺设木炭、干草以隔潮气,定期翻晾?此法古籍中似有提及,或可一试,以减少损耗,积少成多,亦是家业之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她又指向另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