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堡防御体系的成功强化,其效果是立竿见影且远超预期的。不仅仅是能耗的降低和屏障稳定性的提升,更是一种氛围上的微妙改变。堡垒内部的空气似乎都清新了几分,长期笼罩在人们心头的、因身处迷雾边缘而产生的压抑和焦躁感,得到了显着的缓解。士兵们巡逻时脚步更加轻快,农业区边缘原本有些蔫黄的作物,也仿佛被注入了新的活力,舒展叶片,呈现出更健康的色泽。
这种切身的、关乎每一个人生存质量的改善,比任何宣传都更具说服力。
“陈客卿”、“末影小组”这两个名词,以前或许只在堡垒中上层和一些消息灵通人士间流传,如今却真正深入到了白鹿堡的每一个角落,成为了街头巷尾、食堂工坊里,幸存者们交谈时频繁提及、并往往伴随着惊叹与感激的词汇。
“听说了吗?西边壁垒前天晚上溜进来两只‘蚀骨鼠’,结果还没靠近内墙,自己就抽搐着倒下了!说是陈客卿给屏障加了料,专克这些脏东西!”
“可不是嘛!我家那口子在农业区干活,说最近靠近边缘的棚里,蔬菜长势都好多了!晚上睡觉都踏实了不少!”
“这‘末影’小组,了不得啊!以前只觉得他们厉害,没想到还能有这本事!这是给我们堡垒加了道护身符啊!”
赞誉如同潮水般涌来。陈末所在的据点,几乎每天都会收到各种形式的“礼物”——或许是几枚舍不得吃的鲜鸡蛋,或许是一块精心鞣制的兽皮,或许只是几句笨拙却真诚的感谢。王桐负责处理这些庶务,往往哭笑不得,却又心头温暖。
然而,名声带来的不仅仅是拥戴。
首先感受到压力的是堡主魏常。陈末声望的急剧攀升,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堡垒官方和他个人的权威。议事厅内,一些原本就有些小心思的中层官员,在讨论资源分配和未来规划时,言辞间对“末影”和陈末的倾向性越来越明显,甚至有人隐晦地提出,是否应该给予陈末更高的、更具实权的位置。
魏常依旧是那副沉稳如山的模样,但偶尔与陈末对视时,那深邃的眼眸中会闪过一丝极难察觉的复杂。他需要陈末带来的技术和安全保障,但也必须维持堡垒权力结构的平衡。这是一种微妙而危险的走钢丝。
军工代表雷震则是另一种态度。他几乎是毫不掩饰地对陈末表达了敬佩,三天两头就往“末影”据点跑,美其名曰“交流技术”,实则是想从陈末这里套取更多关于规则应用的“诀窍”,看看能否融入到他的武器研发中。
“陈老师!你看这个能量回路,如果按照你上次说的那个‘秩序谐振’的思路改一改,能不能让这电磁步枪射出的子弹,也带点驱散低阶怪物的效果?”雷震捧着一个画得密密麻麻的图纸,眼神热切得像是在看稀世珍宝。
陈末对此并不藏私,在确保核心原理(涉及锚点权限和灵犀规则)不泄露的前提下,他会给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这更让雷震将他引为知己,军工部门与“末影”的联系愈发紧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