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昭第二天一早出门时,手里多了两根煮熟的玉米。
不是当早餐,是教具。
她走到村口老槐树底下,把玉米掰成段,坐在石板上慢悠悠剥粒。几个昨天画符的小孩探头探脑地围过来,其中一个胖娃还举着树枝在地上歪歪扭扭写“克钱符”。
“别写了。”姜昭把玉米棒往地上一戳,“来,我教你写‘人’字。”
小孩愣住:“这玩意儿能吃?”
“不能吃,但比吃重要。”她蘸了点水,在石板上一笔一划写了个“人”,又画个小人儿在旁边,“看,像不像你站那儿?”
“哇!”孩子们哄地围上来。
“这个叫‘一’,这个叫‘二’,这个叫‘三’。”姜昭一边写一边编顺口溜,“一二三,爬上山,大字像个丁老头,站着不怕风。”
孩子们咯咯笑,抢着用树枝照着描。有个小姑娘写得太用力,树枝啪地断了,脸都红了。姜昭递给她半截玉米棒:“蘸水写,不费劲。”
太阳刚爬过屋顶,树影还短,石板上的字已经密密麻麻。
远处李春桃挎着篮子路过,站定看了会儿,冷哼一声:“哟,昨儿装神弄鬼,今儿改行当先生了?”
没人接话。她撇撇嘴走了,背影挺僵。
姜昭也不理,继续教:“这个‘大’字,横要长,撇捺开,像不像个叉腰的人?”
“像!”一个瘦小子猛地举起手,“我家门框上贴的就是这个!”
“那是‘福’字。”姜昭笑出声,“不过你眼神不错。”
正说着,刘二柱晃悠过来,手里拎着把锄头。他本想绕道走,结果看见自己侄儿正趴在地上,一笔一划写着“姜”字,写完还拿脚蹭掉,小声嘀咕:“姜老师说,写错了要用土盖住,重新来。”
刘二柱脚步顿住。
他蹲下来看了会儿,忽然起身,扛着锄头就往村后坡走。没多久,吭哧吭哧拖来一块平整青石板,往姜昭跟前一放。
“搁这儿写,清楚。”他说完转身就走,临了补一句,“俺家娃说你是真有本事,不是骗人的。”
姜昭没谢,只是低头把玉米渣擦干净,换上新水,继续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