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援军到来

寒甲御天 小思邈 1891 字 4天前

萧凡用兵,老辣而精准。他没有急于与联军决战,也没有立刻尝试与城内守军汇合。他选择了在京都以南十里,一处背靠丘陵、侧翼有河流掩护的有利地形,开始扎下坚固的营寨。营寨壕沟深挖,栅栏坚固,箭塔林立,俨然一座移动的钢铁城池。

这个举动,意味深长:

· 立于不败之地: 凭借坚固营寨和精锐部队,他进可攻,退可守,完全掌握了战场主动权。

· 威慑联军: 他的存在,就像一把悬在联军头顶的利剑,使得兀术赤不敢再像之前那样,肆无忌惮地将所有兵力投入攻城。联军必须分兵监视、防备南疆军,攻城力量被大大分散。

· 断绝后路: 他的位置,卡在了联军南下追击可能南逃的梁帝(虽已南迁,但名义上仍是皇帝),或者向更富庶的江淮地区扩张的主要通道上。

兀术赤的愤怒几乎要冲破天际。眼看煮熟的鸭子就要飞走,他如何能甘心?但他是经验丰富的统帅,深知一支八万人的生力军,在侧翼虎视眈眈意味着什么。

他不得不立刻停止即将发动的总攻,将大部分兵力收回,面向南方布防,与萧凡的营寨形成对峙。同时,他严令加强对京都的包围,防止城内守军与萧凡里应外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联军内部,原本就因为粮草被袭、狼卫惨败而存在的裂痕,进一步扩大了。

· 戎族: 损失最为惨重,士气受到严重打击,对攻克京都的信心开始动摇。兀术赤的权威也受到了质疑。

·燕国: 慕容英太子更加懊恼和警惕。他原本指望速战速决,瓜分利益,如今却陷入了僵局。萧凡的强势介入,让他看到了一个比衰弱的梁国更可怕的潜在对手。燕军开始更加珍惜自己的实力,不愿再为戎族火中取栗。

联军从志在必得的进攻方,瞬间变成了腹背受敌、陷入僵局的尴尬一方。他们庞大的兵力,此刻反而成了负担,漫长的战线和补给压力剧增。

对于京都守军而言,萧凡的到来是救命的稻草。城防压力骤减,他们获得了宝贵的喘息之机。可以救治伤员,重新分配所剩无几的粮食(萧凡甚至利用小股部队渗透,向城内投送了一些急需的药品和食物),修复部分防御工事。

但是,希望之中也夹杂着复杂的忧虑。

·四皇子萧景禹: 他的心情最为复杂。萧凡救了他,救了京都,但这也意味着,他这位“天下兵马大元帅”的名号,在手握重兵、携拯救国都之大功的萧凡面前,已经形同虚设。未来的权力格局,已然倾斜。

·守军将士与百姓: 他们在感激之余,也不禁思考,赶走了戎族和燕军之后,京都……乃至整个大梁,将由谁主宰?是继续效忠南迁的皇帝和眼前这位四皇子,还是……拥立这位如日中天的镇南王?

京都,从一座即将陷落的孤城,变成了三方势力博弈的核心。它不再仅仅是战争的焦点,更是未来天下归属的象征。

中军大帐内,萧凡卸去甲胄,换上了一身墨色常服,正站在巨大的沙盘前。沙盘上,京都、联军营地、他的大营,三足鼎立,态势清晰。

冷锋、雷隼等将领,以及随军的核心幕僚分列两旁,人人脸上都带着振奋之色。

“王爷,我军初至,士气正盛,何不趁敌立足未稳,主动出击,与城内守军里应外合,一举击溃联军?”一员年轻将领激昂地请战。

萧凡没有说话,目光依旧停留在沙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