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开衙

圣旨一下,整个京城官场都动了起来。

只是这种“动”,透着一股诡异的“静”。

没有人公开反对,因为这是皇帝的意志,尤其是在他心情最好的时候的意志。但同样,也没有人主动帮忙。六部九卿,所有的衙门,都像商量好了一样,对“格物总局”这个新生的怪物,采取了敬而远之,冷眼旁观的态度。

他们都在等。

等这个八岁的督办,在无人相助的窘境中,摔第一个跟头。

然而,苏明理根本没指望他们。

他手握皇帝亲赐的金牌令箭和十万两内帑白银,这两样东西,远比六部的公文,好用得多。

领了钱,苏明德这个苏家大管家,立刻化身为格物总局的“总后勤”,带着皇帝派拨的一队禁卫,浩浩荡荡地开进了城南那座废弃的神机营旧址。

这里曾是大周最精锐的火器部队驻地,占地极广,只是后来营部西迁,便荒废了下来。院墙高大,营房坚固,里面甚至还有当年留下的几座冶炼铁器的巨大高炉。

对苏明理来说,这里简直是为“格物”量身定做的宝地。

苏明德带来了上千名工匠,修缮营房,清理场地,按照苏明理亲自画下的图纸,将这里改造成了冶炼区、木工房、精密仪器房、试验区等数个功能分区。一时间,神机营旧址,尘土飞扬,人声鼎沸,竟比京城任何一个工地,都要热闹。

与此同时,一张由“格物总局”发出的招募告示,贴满了京城的大街小巷。

告示的内容,让全城的读书人,都大跌眼镜。

“格物总局,奉旨招贤,不论文凭,不问出身,唯才是举。凡有以下艺业者,皆可前来应试。”

“一,精通算学者,能解《九章算术》难题者,优先。”

“二,精通营造者,识图纸,懂力学者,优先。”

“三,精通冶炼者,能辨百金,善控炉火者,优先。”

“四,精通机关者,善制钟表、水车、奇巧之物者,优先。”

……

洋洋洒洒,列了十几条。唯独没有一条,是关于“四书五经”的。

这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大周,简直是闻所未闻的奇谈。

一时间,士林哗然。

“荒唐!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此乃以工匠之末技,乱我朝取士之大道!”

“竖子误国!竖子误国啊!”

无数的读书人,在告示前捶胸顿足,痛心疾首。他们觉得,这是对圣贤学问的终极侮辱。

然而,他们骂归骂,却没人敢去撕那张告示。

因为告示的最上方,清清楚楚地盖着一个鲜红的,代表着内帑和皇帝意志的印章。

读书人不屑一顾,但京城里的另一群人,却被这张告示,点燃了心中压抑已久的火焰。

那些被视为“下九流”的工匠,那些被讥讽为“无用之学”的算士,那些穷困潦倒,靠摆弄一些小机关糊口的“奇人”,在看到这张告示时,都激动得热泪盈眶。

他们第一次发现,自己那一身不被世人看重的“手艺”,竟然,也有被朝廷,被天子,认可的一天!

三日后,格物总局招考之日。

神机营旧址门前,人山人海。

来的,没有一个身穿儒衫的秀才举人,全都是些衣衫朴素,甚至有些褴褛,但眼神中却闪烁着奇异光芒的民间匠人。

苏明理,没有坐在高堂之上。

他就穿着一身普通的布衣,亲自站在考场门口,看着每一个前来应考的人。

主考官,也不是什么翰林学士。

而是孙思邈、葛常和冷一。

孙思邈负责考校那些懂人体、懂草药的民间郎中。

葛常负责考校那些懂矿物、懂冶炼的炉前师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