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要让朝廷上下,先认可苏明理的“才”,认可他的“经世之学”。如此一来,再去追究他这个“人”的来历,便显得不那么重要,甚至有些“因人废言,嫉贤妒能”了!
好!好一个徐阶!好一招“暗渡陈仓”!
“首辅大人。”心腹幕僚在一旁,低声说道,“如今,那苏明理之名,已在京中士林,初露锋芒。加之这两份报告……此事,怕是……压不住了。”
严嵩当然知道压不住了。
他现在面临一个极其棘手的困境。
如果,他继续坚持苏明理“来历不明,形迹可疑”,强行让锦衣卫对其进行打压。那么,他便会立刻站到所有“清流”官员的对立面,背上一个“扼杀奇才,阻碍国运”的巨大罪名。徐阶,以及那些早就看他不顺眼的政敌们,绝对会借此机会,对他发起猛烈的攻击。
可如果,他就此承认苏明理的“功绩”,顺水推舟地对其进行封赏。那便等于,默认了徐阶的胜利,默认了这个由徐阶一手发掘、一手扶持起来的“政治新星”,将带着无可匹敌的光环,正式登上大周朝的政治舞台!
这两种结果,都不是他想看到的。
他沉默了良久,眼中,闪过一丝毒辣的精光。
“既然压不住,那便……捧杀他!”他缓缓开口,声音冰冷,“去,将这三份文书,重新整理誊抄,一份,送进司礼监,呈给皇上御览。另一份,发抄内阁六部,让所有堂官,都议一议。”
“大人的意思是……”幕僚有些不解。
“我要让所有人都知道,我大周朝,出了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八岁‘圣童’!”严嵩冷笑道,“他不是能利农吗?不是能利工吗?不是能论漕运、谈商税吗?好!那便将他捧得高高的!捧到天上去!”
“捧得越高,摔得越重。一个八岁的孩子,身负如此经天纬地之才,又担此等震古烁今之名,你觉得,他还能像个正常人一样,安安稳稳地,活到及冠之年吗?”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人浮于众,众必毁之。我们,什么都不用做。只需要将他,放到那最耀眼的聚光灯下。那些无尽的吹捧、嫉妒、猜疑、捧杀……自然会像潮水一样,将他,活活淹死!”
幕僚听得是遍体生寒,瞬间明白了严嵩的狠毒用心!
这是杀人不见血的刀!
他要把苏明理,塑造成一个“活神仙”,一个“妖孽”。如此一来,无论苏明理将来做出何等成就,都会被人用“非人”的眼光来看待。无论他犯下任何一点小小的过错,都会被无限放大,最终,被神坛的反噬,碾得粉身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