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理贤侄!”
刘文正一见苏明理,便热情地迎了上来,态度亲切得如同自家长辈,“你可算是来了!你那宅子的事,我和赵大人,都替你相看着呢!走,我这就带你去瞧瞧。”
苏大山和张氏看着眼前这位官威十足的县丞大人,竟对自己儿子如此热情,心中既是紧张,又是无比的自豪。
在刘文正的带领下,他们一连看了三处宅院。
第一处,位于城中闹市,地段繁华,但过于喧嚣,不适合读书。
苏明理直接否了。
第二处,是一座奢华的五进大宅,雕梁画栋,气派非凡。
但价格昂贵,且显得过于张扬,不符合徐阶让他“低调养望”的告诫,苏明理也婉拒了。
直到第三处。
这是一座位于城东,闹中取静的三进宅院。
宅子坐落在一个名为“文槐巷”的巷子里,巷口有一株百年老槐树,巷内居住的多是些致仕的官员和殷实的读书人家,环境极为清幽。
宅子本身,青砖黛瓦,布局雅致。
前院宽敞,可以用来停车待客。
中院是正房和东西厢房,足够苏家一家人居住。
最让苏明理满意的,是独立的后院。
后院之内,不仅有一座小小的假山鱼池,更有一排独立的、坐北朝南的书房和几间厢房。
与中院由一道月亮门隔开,自成一片天地。
“就是这里了。”苏明理几乎是第一眼,就相中了这个地方。
这里,既能满足家人的生活起居,又能为他提供一个绝对安静的、可以用来读书和未来开办“学社”的独立空间。
价格也合适。
刘文正早已打过招呼,牙行给出了一个极其实惠的价格。
苏明理用徐阶赏赐的银两,当场便定下了这座宅院,并完成了过户手续。
当苏家人,第一次踏入这座属于他们自己的、宽敞明亮的大宅院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