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诗词唱和

随着郑康年老先生一声令下,望月楼揽月阁内的气氛,瞬间由方才的闲适攀谈,转入了文采比拼的激昂之中。

最先开始的,是较为轻松的飞花令。

以“月”为令,众人轮流吟诵含有“月”字的诗句,一时之间,阁楼内诗声琅琅,不绝于耳。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一句句耳熟能详的佳句,从在座的士子口中流出。

这不仅仅是记忆力的考验,更是对平日积累的展示。

苏明理静静地坐着,并未参与。

飞花令对于拥有“宿慧”的他而言,太过简单,也毫无意义。

他更愿意做一个安静的观察者,欣赏这场古代文人的风雅游戏。

飞花令进行了数轮,最终以几位才思枯竭的士子告负而告终。

紧接着,便是今夜雅集的重头戏——诗词唱和。

“在下抛砖引玉,先献丑了!”一名身着青衫的年轻士子站起身来,向众人拱了拱手,然后高声吟诵道:

“银盘高挂九霄悬,清辉遍洒冀州川。

秦淮河上灯如昼,不及天心一轮圆。

寒宫玉兔应寂寞,广袖仙子舞翩跹。

遥寄此心随风去,但求家国两安然。”

这是一首中规中矩的七言律诗,对仗工整,意境尚可,也切合了中秋佳节的主题。

“好!”

“不错,张兄此诗颇有气象!”

阁楼内立刻响起了一片喝彩声。

虽然明眼人都知道这不过是开场之作,算不得顶尖。

但文人之间相互捧场的礼数,还是要做足的。

有了第一人带头,接下来的气氛便彻底热烈了起来。

一位位自负才学的青年才俊,纷纷起身,或吟诗,或填词,将自己精心准备的作品展示于众人面前。

“一轮冰镜照尘寰,万里清光共此看。”

“桂香浮动满楼阙,正是人间好时节。”

诗句佳作偶有闪现,引来阵阵赞叹。

陈敬之听着这些诗词,心中也不由得暗暗点头。

不愧是省城顶级的雅集,在座士子的平均水准,确实远非清河县那等地方可比。

他转头看去,却见苏明理依旧在慢条斯理地品着茶,甚至还夹起了一块精致的桂花糕,小口地吃着,那双清澈的眼眸里,古井无波,仿佛在欣赏一场与自己毫不相干的表演。

就在这时,那个一直沉默着,似乎在等待时机的身影,终于动了。

高远缓缓站起身来。

他的动作不大,但随着他的起身,原本还有些嘈杂的阁楼内,竟不约而同地安静了下来。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这位冀州年轻一辈的领军人物身上。

他们知道,真正的好戏,要开场了。

高远先是对着主位的郑康年老先生深施一礼,然后环视全场,脸上带着自信的微笑,朗声说道:“诸位珠玉在前,高某不才,也作七律一首,为今夜雅集助兴。”

他清了清嗓子,那洪亮而富有磁性的声音,在阁楼内回荡开来:

“高楼揽月倚危栏,帝阙银辉落玉盘。

三千世界尘嚣静,十二时辰露气寒。

星河耿耿随云没,河汉迢迢入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