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内众人,从最初的震惊,到中段的凝神细听,再到后来的深深沉醉,表情也随之不断变换。
有的眉头紧锁,似在努力消化吸收其中的深刻内涵。
有的双目放光,似因其中的某个观点而茅塞顿开。
有的则闭目凝思,仿佛在随着苏明理的文字,畅游在一个理想的和谐社会之中。
刘文正更是听得如痴如醉。
他身为县丞,辅佐知县处理一县政务,对苏明理策论中所提及的诸多问题和措施,感触尤为深刻。
他发现,苏明理提出的许多观点,正是他平日里在实际工作中常常思考却又未能完全理清头绪的关键所在。
此刻听了这番论述,只觉得豁然开朗,许多困扰他许久的难题,似乎都有了解决的方向。
他看向苏明理的眼神,已经不仅仅是欣赏和赞叹,更带上了一丝由衷的敬佩与感激。
而那几位宿老,更是频频点头,不时发出低低的赞叹声。
他们从苏明理的策论中,不仅看到了其惊人的才华,更看到了一种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
这种情怀,在一个年仅七岁的孩童身上体现出来,更显得弥足珍贵。
也让他们对大周的未来,对清河的未来,都平添了几分信心。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凝固了。
清心堂内,只剩下赵知县那清晰而富有感染力的诵读声,以及众人或轻或重的呼吸声。
窗外的阳光透过雕花的窗棂,洒下斑驳的光影,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与檀香,一切都显得那般宁静而又庄重。
终于,当赵知县念完最后一个字,缓缓放下手中的宣纸时。
堂内依旧是一片寂静。
所有人都还沉浸在苏明理那篇策论所构建的宏大而又精妙的世界之中,久久未能回过神来。
他们仿佛看到,在苏明理的擘画之下,一个官民同心、邻里和睦、人人知礼、百业兴旺的清河县,正缓缓展现在眼前。
那不仅仅是一篇纸上的文章,那是一幅充满生机与希望的画卷,是一个触手可及的美好未来。
过了好一会儿,堂内依旧是一片令人窒息的寂静。
只有窗外偶尔传来的几声清脆鸟鸣,反衬得这清心堂内的气氛愈发凝重而神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