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苏案首实至名归,我等心服口服!

如兴修水利、修桥铺路、开垦荒山等。

官府支付其微薄工食,使其既能糊口,又能为地方做出贡献,更能习得一技之长,避免其坐食山空,再生事端。

此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其三,广开民智,教化为先。

对于流民中的青壮年,可组织学习简单实用的生产技能,如编织、木工、烧炭等。

对于其子女,则应纳入地方义学,使其知晓礼仪,学习文化,从根本上杜绝其父辈因蒙昧而滋生事端的可能。

此为长远固本之策。

其四,鼓励垦荒,拓展生路。

清河县地处山水之间,尚有不少可开垦之荒地、可利用之山林水泽。

官府可出台策令,鼓励本地无地少地之民,以及部分有生产能力之流民,前往开垦。

初垦之田,可减免数年赋税,并提供必要之农具、籽种支持。

如此,既能安置流民,又能增加土地,充实县库,一举多得。

其五,健全保甲,联防互助。

将安置下来的流民纳入保甲体系,使其与本地居民相互监督,相互帮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对于表现良好、积极融入者,官府可予以表彰奖励。

对于仍有不法行为者,则可及时发现,严厉惩处。

如此,方能确保长治久安。

苏明理这五策,如层层剥笋,将流民问题剖析得淋漓尽致。

从源头治理到长远规划,从物质保障到精神教化,从个体安置到社会管理,几乎涵盖了所有方面。

每一策都具体可行,每一条都直指问题核心!

其见识之广博,思维之缜密,对策之周全,哪里像是一个七岁孩童的纸上谈兵?

分明是一位经验丰富、深谙民情的干吏在条陈方略!

当苏明理话音落下,整个广场再次陷入了一片死寂!

周博文早已是面如死灰,额头上冷汗涔涔而下。

他原本以为自己在流民问题上提出的三策已算周全。

却没想到苏明理竟能从如此多的层面进行剖析,提出的对策更是远超他的想象!

苏明理的每一条对策,都像一把利剑,直刺他那点可怜的认知。

将他那些中规中矩的建议衬托得如同儿戏!

他张了张嘴,想要反驳,却发现自己根本无从反驳!

苏明理的每一条分析,每一个对策,都切中要害,且合情合理。

甚至让他都隐隐觉得,若真能如此推行,清河县的流民之患,必定能得到极大缓解!

“我……我……”

周博文嘴唇颤抖着,脸色由白转青,再由青转为一种绝望的灰败。

他感觉自己多年的苦读,在苏明理这番话面前,变得一文不值。

他引以为傲的策论才华,在苏明理这等真正的经世之才面前。

不过是萤火之光,如何能与皓月争辉?

他突然悲哀地意识到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