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厢内,气氛有些尴尬和沉闷。
苏明理闭上了眼睛,并非真的在养神。
而是在脑海中将恩师叮嘱的考场要点和自己所学的经义快速过了一遍,努力平复着内心因即将到来的大考而泛起的些许涟漪,让自己保持专注。
而苏明志则将头扭向一边,看着窗外飞逝的景物,不知在想些什么。
只是他那紧抿的嘴角和时不时抽搐一下的眼角,暴露了他内心的不平静。
苏大山和张氏等人,则一直站在村口,目送着骡车渐行渐远,直到再也看不见踪影,才依依不舍地慢慢往回走。
他们心中充满了期盼,也充满了担忧。
两个孩子,一个寄托着他们最后的、也是最大的希望。
另一个,则是他们心中一道难以割舍却又不得不面对的“孽缘”。
这一场县试,对苏家而言,注定意义非凡。
骡车一路颠簸,终于在巳时左右抵达了清河县城。
县试的考场,设在县衙东侧的一处名为“文庙”的院落群中。
此刻,文庙之外早已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来自清河县各乡各村的应考童生,以及陪同他们前来的家人亲友,将文庙门前的广场挤得水泄不通。
叫卖吃食的小贩,兜售笔墨纸砚的货郎。
以及一些打着“高中符”、“文曲星下凡”旗号的算命先生,也趁机在人群中穿梭叫卖,更增添了几分考前的喧嚣与浮躁。
苏明理和苏明志下了骡车,随着人流向文庙大门走去。
苏明志看着眼前这人头攒动的景象,听着周围嘈杂的议论声。
他心中那份本就不足的底气,又消散了几分,脸色也变得更加苍白。
他已经参加过数次县试,每一次都是在这般喧闹中开始,又在失望中结束。
他对这考场,早已产生了一种本能的畏惧和排斥。
而苏明理则平静地观察着周围的一切。
他看到那些应考的童生,大多神情紧张。
有的在抓紧最后的时间捧着书卷念念有词,有的则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互相打气,或者小声议论着什么。
他们的衣着也各不相同。
有像苏明志这样穿着浆洗干净的旧衣的寒门子弟,也有一些衣着光鲜,身后跟着书童仆役的富家公子。
每个人脸上,都写满了对未来的期盼和对命运的忐忑。
这就是科举,一条能让无数寒门子弟一步登天。
也能让无数人皓首穷经、最终抱憾终身的独木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