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让事情失控的,是当天傍晚挂出来的那段视频。
某平台出现了一段不超过三十秒的片段,画质粗糙,取景似乎是在去年东亚杯期间的训练场。
镜头晃动之中,能看见几名队员推搡,江辰的身影在画面里冲了进来,起手,制动,身前两人倒地。
音轨上掺着骂声,掺着跑鞋踏地的声音,最后戛然而止。
标题写得很讲究,“疑似”“传闻”“现场目击”。
但“疑似”这两个字在转发里很快就被省略成了。
“江辰打人”。
这一下,原本“回不回国家队”的讨论,直接转成了“态度”“人品”“耍大牌”。
有人立刻追问来源,有人断然下结论。
评论里冒出“目中无人”“耍大牌”“球霸”等字眼;
也有人拼命在评论底部一条条解释“训练场对抗本来就有冲撞”“片段被截断不可采信”,
很快又被新的消息流淹没。
热搜上的话题一个挤着一个,大写的名字在屏幕上滚动,比任何战术板都更冷。
“居然殴打自己国家队的队友?”
“他以为自己谁?”
甚至还有人把这件事跟这次不回国硬生生扯在一起:“你看吧,就是这态度。”
林知遥立刻组织公关部门开会,直接向法务下了要求:先要求平台核验视频来源,确认是否有完整版本,并保留法律追责权利,警告媒体不要“断章取义”。
但问题是,带节奏的那几条已经跑到前面去了。
观的东西、情绪的东西最容易传播,“不回国踢球”这个帽子,是很多人不用搞清楚前因后果就愿意扣上的。
京城那栋楼里其实也看到了网上的分裂。
有人提了一句:“视频这个事,我们要不要出面说一下?”
负责这块的摇了摇头:“现在这个时候,你一辟谣,就等于承认这件事是现在发生的,反而会更乱”
换句话说——他们知道这么做不完全合适,但因为他们不想让外界觉得“是足协没努力”“是足协不重视这场比赛”,于是就干脆把压力往江辰和那不勒斯那边推。
到这一步,所有人的立场其实都明白了:
俱乐部立场:签过字的就要执行,球员要保护,赛季要保。
江辰的立场:国家队永远去,但要按规矩来,这次确实不合规,我不能为了一场热身赛跟俱乐部闹翻。
足协这边的实际立场:我们也知道不合规,但我们不能退,舆论不能掉头,我们这一任的成绩不能回到以前的样子。
球迷的立场:有理性的,也有只看标题的;有冷静分析赛历的,也有觉得“只要穿过一次国家队球衣就要随叫随到”的。
江辰那几天的训练照常,照常提前到,照常补射门。
他也没有在社媒上发任何情绪性的东西,只是把头像换成了那张穿国家队球衣的照片。
那不勒斯的教练组也算给他撑腰,贝尼特斯当着全队的面说:“外面的事俱乐部来处理,你们只负责比赛。江只是按照合同办事,这是职业态度。”
队员们也都明白,没人拿这事开玩笑。
唯一的变化,是意大利的记者多问了两句。
有人把事前的“征召”说了一遍,也有人故意问他:“你会不会因为这件事错过国家队?”
江辰的回答很简单:“我永远不会拒绝重要的国家队比赛。我也相信他们能理解一个职业球员的赛程。”
风起得快,是因为有人推了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