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心声泄露后,女世子科技救国12

江南的僵局被林逸以雷霆手段打破,沈家低头,王家倒戈,新政如同破开冰层的春水,开始在这片富庶的土地上迅速蔓延。

水力纺纱机在克服了初期的技术难题后,开始小批量生产。

当第一匹由新式纺纱机织出的、质地均匀细密的棉布上市时,立刻引起了轰动!其低廉的价格和优良的品质,对传统丝绸和麻布市场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尝到甜头的商人们不再观望,纷纷挥舞着银票,想要购买新式纺纱机或入股相关产业。林逸顺势推出了“专利授权”和“技术入股”模式,既保护了发明权益,又快速汇聚了发展资金,更将越来越多的本地势力绑上了新政的战车。

水泥的应用也从漕运河道,扩展到了官道修缮和城墙加固。一条条平整坚固的水泥路开始连接起苏州府下属的各县,商贸流通效率大增。曾经被沈家把持、淤塞严重的河道被疏浚加固,漕运能力提升,运费下降,百姓负担减轻。

顾青舟等被林逸提拔起来的寒门官员,展现出了极高的热情和能力。他们深入民间,丈量土地,清查隐户,推行新的农业税法和商税法案,虽然触动了部分既得利益者,但在林逸的强力支持和新产业带来的巨大利益面前,这些阻力都被一一化解。

江南的赋税,在改革后的第一个季度,就实现了惊人的增长!而且这种增长是健康的,源于生产力的提升和商业的活跃,而非对百姓的盘剥。

消息传回京城,户部尚书捧着报表,老泪纵横:“陛下!江南……江南活过来了!此乃盛世之兆啊!”

皇帝看着那远超预期的税收数字,以及附带而来的、关于江南民生改善、市面繁荣的报告,心中豪情万丈!他仿佛已经看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强盛富庶的大周王朝,正在冉冉升起!

而这一切,都源于他那“病中多思”的侄女——林逸!

“拟旨!”皇帝声音洪亮,“庆王世子林逸,督抚江南,功在社稷,利在千秋!加封太子太保,赏双亲王俸!江南新政所有有功人员,论功行赏!”

圣旨抵达苏州时,林逸正在视察一座新建的水力织布作坊。听着太监宣读完那满是褒奖和厚赏的圣旨,她面色平静地谢恩,内心却并无太多波澜。

【太子太保?虚名而已。双亲王俸?我现在也不差钱。】她更在意的,是江南这片试验田的成功,证明了她所推动的变革方向是正确的。

【是时候回京了。】她看着眼前忙碌的作坊和远处初具规模的水泥码头,心中思忖,【江南模式需要总结推广,下一步全国性的改革也需要规划。而且……京城那边,恐怕也不会让我一直游离在外。】

太子虽然支持改革,但随着她功劳越来越大,威望越来越高,难保不会心生忌惮。其他派系更是虎视眈眈。她必须回去,亲自坐镇,稳住朝堂大局。

她将江南的后续事宜,交给了已经能够独当一面的顾青舟和王崇山等人,并留下了详细的发展规划和应急方案。然后,她带着部分核心工匠和积累的经验数据,启程返京。

庆王世子、太子太保林逸,凯旋归京!

这一次的迎接场面,远比她南下时更为盛大。太子亲自率领文武百官,在城外迎接。百姓夹道欢呼,争相一睹这位年仅十七岁,却已立下不世之功的“少年”英雄。

林逸端坐马上,一身亲王世子蟒袍,身姿挺拔,面容虽仍显稚嫩,但眉宇间已多了几分沉稳和威严。她微笑着向道路两旁的百姓挥手致意,引得欢呼声更甚。

【这阵仗……有点夸张了啊。】她内心其实有点不适应这种被万众瞩目的感觉,但表面上依旧维持着从容。

太子林承稷迎上前,笑容满面,亲自为她牵马,语气亲热无比:“逸弟!辛苦了!江南大捷,扬我国威,壮我社稷!孤与父皇,皆以你为荣!”

“太子殿下过誉,此乃臣侄分内之事,仰仗陛下洪福,太子殿下支持,以及江南军民同心。”林逸客气地回应,滴水不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