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颍川浊流

司马老贼 土玄 1671 字 4天前

建安二十年的初春,寒意未消。司马懿立于魏公府大殿之中,耳畔回荡着曹操不容置疑的命令。颍川豪族械斗,局势危殆——这八个字背后是无数盘根错节的利益与杀机。他躬身领命时,能感受到四周投来的各种目光:有幸灾乐祸,有漠不关心,也有如曹丕那般深藏忧虑的。

臣,遵旨。

退出大殿时,一名身材魁梧、身着禁军服饰的将领拦住了他。末将徐悍,奉魏公之命,率二十锐士,护特使周全。将领声音洪亮,行礼时甲胄铿锵作响。司马懿认得此人,他是许褚的副手,以勇武和耿直着称。曹操派他来,保护是真,监视恐怕也是真。

有劳徐将军。司马懿微微颔首,面色是一贯的苍白。

回到东曹官廨,司马懿即刻命人调阅所有关于颍川桓、郭两氏的卷宗。竹简堆满了桌案,他埋首其间,目光快速扫过一行行文字。书记官梁习安静地在一旁整理记录。

桓氏,世居长社,桓典为族长,其子桓禺性刚烈...郭氏,阳翟大姓,郭永为族长,其弟郭韬...郭永之女嫁与丁仪堂弟丁谌为妻。司马懿的手指在这一行字上轻轻敲击。丁仪,曹植的心腹。他抬起眼,看向梁习:子虞,你如何看?

梁习沉吟片刻:水渠之争恐为表象,丁仪在邺城,手却伸到了颍川。

司马懿未置可否,继续翻阅。窗外天色渐暗,他终于抬起头:明日黎明出发。

旅途沉闷,司马懿大多时间在马车内闭目养神,实则将两族关系、地方官员立场在脑中反复推演。徐悍骑马护卫在侧,目光如鹰般扫视四周,不敢有丝毫懈怠。

越近颍川,气氛越发凝重。流民增多,面带惶恐。途经一处茶棚歇脚时,司马懿看似随意地与老掌柜攀谈。

老丈,颍川近日可还太平?

老掌柜四下张望,压低声音:客官莫往前走了!长社、阳翟那边的大户打起来啦,死了好些人,官府都管不了!听说郭家的二爷厉害得很,郡守老爷都让他三分...

司马懿与梁习交换了一个眼神。

抵达阳翟那日,天空阴霾。城门守卫森严,进城百姓排起长队,接受盘查。郡守刘延带着郡丞陈恭和都尉张贲在城门口相迎,脸上堆着谄媚的笑容。

特使远来辛苦!下官已备好宴席为您接风洗尘...

司马懿直接打断:械斗现场在何处?伤亡者可安置了?卷宗可曾备好?

刘延一愣,忙道:特使旅途劳顿,不如稍事休息...

现在就去郡府。司马懿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徐将军,你带人随我同去。其余人安置在驿馆,没有我的命令,不得随意出入。

徐悍抱拳:末将领命!

郡府卷宗室,司马懿快速翻阅着记录。梁习在一旁协助,很快发现了问题:大人,这份现场勘查记录笔墨新旧不一,似是后来修改过。伤亡人数也与最初报案对不上。

刘延额头冒汗:这个...当时情况混乱,记录难免有疏漏...

司马懿合上竹简,目光冷冽:刘郡守,我要见双方族长。分别见。

首先来的是桓禺。他年约三十,面容憔悴但目光灼灼,一进门就跪倒在地:求特使为我桓氏做主!郭家欺人太甚,毁我水渠,伤我族人,郡守偏袒,我等已无活路!他呈上血书和一串名单,这是我族伤亡名单和被毁田亩数目,若特使不能公断,我等唯有以死相拼!